独向条阳翠霭行,杖藜徐步怆吟情。
长河漫有怀山迹,故国空传让畔名。
远树半遮干木庙,断云犹锁魏侯城。
可怜列土繁华地,只是寥寥作钓耕。
【注释】
条阳:地名,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干木庙:即汉光武帝刘秀的祠庙,在南阳县西。魏侯故城:指曹操的故居。“魏侯”是曹操的封号。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怀人之作。首联“独向条阳翠霭行,杖藜徐步怆吟情”,写诗人在南阳郡一带徘徊游览,凭栏远眺。“独向条阳翠霭行”,点明题意。条水,即今白河,发源于南阳,流经郡境入汉江。“独向”,犹言独自。“翠霭”,“霭”指烟云,这里借代山色。“条阳”,指此。“杖藜徐步”,拄着拐杖徐徐行走。“怆吟情”,抒发对往事的无限感慨。
颔联“长河漫有怀山迹,故国空传让畔名”,“长河漫有”,即长河依旧,但人事已非。“让畔名”指曹操曾为汉中王时封爵关中五县为“户版”,后因与刘备争夺荆州而败归,于是将这五县割给孙权,自己被封为魏王,从此就失去了关中的地盘。“故国空传”,指曹操生前虽占据北方大部地区,但后来被司马懿、司马昭父子所灭。
颈联“远树半遮干木庙,断云犹锁魏侯城”,写诗人来到南阳,瞻仰曹操祠庙和魏侯城遗址。“远树半遮”,形容墓地附近树木葱茏,遮天蔽日。“干木庙”,即《后汉书·祭祀志》所载之“汉武皇帝庙”。《史记·魏世家》载:“及武王即位,追尊父为帝,立庙南阳,号曰桓公。”《三国志·魏书》注引《曹瞒传》:“太祖以汉相国何人为祖,始起殿屋,高为三丈,欲以压景升(司马懿)之台。……景升闻之,便令人先作小殿。”又引《九州春秋》曰:“景初中,改修洛阳宫殿,起崇华宫,去嵩高山十里。”可见“魏侯故城”就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境内。“断云犹锁魏侯城”,写云气缭绕,仿佛魏侯墓尚存。
尾联“可怜列土繁华地,只是寥寥作钓耕”,写曹操死后,他的故居成了一片荒凉之地,只有渔夫和农民在这里辛勤劳作。“可怜”、“只是”,都含有惋惜之意。诗人通过这一联来表现自己对曹操的崇敬之情和对他的不幸遭遇的同情。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年),当时诗人任秘书监兼集贤院学士。诗人到访南阳郡,登临曹操祠庙,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吊古怀人的诗篇。全诗意境苍凉,感情沉郁,语言质朴自然,堪称唐代咏史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