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窠岷紫破穷搜,珍重留为老齿羞。
粒饭如拳饶地力,糁羹得手擅风流。
家贫自盍勤多种,岁晚何当饱一收。
回首人闲剑炊米,谁知煨烬有炉头。
【注释】
收芋偶成:指作者在偶然间种下了芋头,结果收获颇丰。偶成:偶然写成,意外的收获。
蜀地:四川地区。岷(mín)紫:一种紫色的蔬菜。杜甫晚年住在夔州时,常到成都西郊的草堂一带游玩,曾作《秋兴八首》组诗,有“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之句,即指这里了。穷搜:到处寻找。
齿羞:牙齿因年老而变黄,比喻人老了或事物陈旧了。
粒饭如拳:形容芋头大得像个拳头。饶:多。
糁羹(sandeng):一种用米粉制成的食品。擅风流:擅长烹饪。
家贫自盍勤多种:如果家里贫困就应当努力耕种。盍(hé):何。
岁晚何当饱一收:等到年底的时候一定能够丰收一次。
回首人闲剑炊米:回头看看,人们都很闲,我只好用剑来煮饭。
谁:哪个。煨烬:火灰烬。
【赏析】
这是杜甫晚年在夔州所作。夔州地处四川西部山区,山高谷深,田少田荒,加上连年天旱,生活十分困苦。这首诗是杜甫对当地农民的同情和对生活的感慨之情的写照。
首二句说:在偏僻的蜀郡,偶然间种植了芋头,收获很丰。“数窠”,几窝;“岷紫”,指芋头,又叫紫薯,是四川的一种特产。“破穷搜”三字,写出了杜甫穷困潦倒、四处奔波的辛酸处境。他虽然在夔州安身立命,但仍然时时不忘中原。“珍重留为老齿羞”,意思是说:“这些珍贵的芋头留下给我自己食用吧!”表现出诗人对于自己劳动果实的爱惜之情。“齿羞”两字,既表明了诗人年岁已高,也表明了他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格外珍惜。
第三四句说:一粒芋头虽大如拳,但土地肥沃,它却能够生长得很好。“糁羹”,是用米粉做成的食品,杜甫用它来比喻自己擅长的烹调技艺,足见其对美食的热爱。“擅风流”三字,更是表现了杜甫在烹饪方面的才华横溢。
五六两句说:因为家贫,所以只能勤劳耕种,不能像别人那样游山玩水。“自盍”二字,写出了杜甫对家乡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勤多种”,则表现出诗人不达目的誓不休的英雄气概。七八句说:到了年底的时候,一定能够丰收一次。这两句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自己辛勤劳动的鼓励。“回首人闲”两句,写诗人自己忙碌的身影,与周围的人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回首”,回头望一眼;“人闲”,人们闲着没事干;“剑炊米”,杜甫用一把剑来做饭,足见生活之艰难。诗人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凄凉的,他只能在回忆中寻找慰藉。
此诗通过描写自己在故乡的生活情况,表达了他对家乡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生活的无限感慨。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深沉,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