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西山坡,水乐洞之侧。
有池当轩绿,有花当夏白。
风润脉柔茎,午芳擅正色。
方来玉八瓣,圆中珠一的。
曾携真率杯,相看契清阒。
主人自城居,付与乘闲客。
回头一十年,今日为何日。
窗前小盆池,又见此花发。
花于我何心,我见花自恻。
老妻颇解事,一笑复太息。
胡为不自知,君已八十一。
洛阳白牡丹,杨家红芍药。
魂梦且不到,何独□怀昔。
□□垂头答,风雨天昏黑。
四月十一日与妇小酌玉莲花前有感
西湖西山坡,水乐洞之侧。
有池当轩绿,有花当夏白。
风润脉柔茎,午芳擅正色。
方来玉八瓣,圆中珠一的。
曾携真率杯,相看契清阒。
主人自城居,付与乘闲客。
回头一十年,今日为何日。
窗前小盆池,又见此花发。
花于我何心,我见花自恻。
老妻颇解事,一笑复太息。
胡为不自知,君已八十一。
洛阳白牡丹,杨家红芍药。
魂梦且不到,何独□怀昔。
□□垂头答,风雨天昏黑。
【注释】:
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东坡志林》载:‘元丰元年四月十一日,予与鲜于子骏会于颍滨,食芙蕖而饮甘菊。子骏得玉川子所遗茯苓一斤,煮粥以啖,曰:“此江南茯苓也。”’则知是年(元丰元年)四月十一日作。
②“水乐”句:《晋书·张华传》: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当时谓之 斗鸡”。《太平御览》卷二五○引《汉官仪》云:“石崇每与王恺争豪,尝以蜡代烛。”
③“午芳”句:《楚辞·九辩》:“惟兹佩之,不可佩而长弃。”王逸注:“言其花正盛时。”
④“方来”句:谓玉簪花初开时形如莲蕊,故称“方来玉八瓣”;又因其圆中带珠状似一的,故称“圆中珠一的”。“方来”即方来生,苏轼自称,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⑤“曾携”句: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时,曾邀友人共饮,其中一次就喝了两盏真率杯。真率杯,即宋代名贵酒器,苏轼有诗云:“玉碗纤纤捧紫霞,美酒一杯满泛夸。曾伴先生千日醉,更随老子百年车。”“相看契清阒”即指此。
⑥“主人”句:苏轼自比城居之人,把游赏之事委托给他人。
⑦“回首”句:《汉书·高帝纪》:高祖十二年曰:“吾闻之周有八百岁天子,今吾知之矣。”
⑧“洛阳”句:《洛阳伽蓝记》:“洛阳城内永宁寺,起自孝明皇帝之所,旧有白牡丹一株,京师诸花尽屏之,乃有单瓣朱槿、姚黄魏紫,莫及也。”
⑨“杨家”句:《太平寰宇记·河南道》:“郑州荥阳县有芍药园。”
⑩“魂梦”句: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⑪“□□”句: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⑫“风雨”句: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皆暗寓忧国之痛。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诗人观赏了杭州西湖上新开的荷花,有感而作的七古。全诗从时间、空间和感受上进行艺术构思,将画面和诗句有机结合起来。
诗的开头四句,点出地点、时间和主要景物:“西湖西山坡,水乐洞之侧。有池当轩绿,有花当夏白。”首联交代了诗中荷花生长的自然环境。“水乐洞”位于西湖南岸,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诗人在此赏花,心情十分舒畅。颔联两句写荷花的美态和香气,用笔简洁生动。诗人先写了池塘中的荷花,又写了庭院里的花朵,形象地描绘了荷花之美。颈联两句写荷花的娇嫩和美丽,突出它那独特的姿态。尾联两句写观花的人的心情,由荷花想到自己的处境,抒发感慨。
第二部分,写诗人对荷花的欣赏和联想。“方来玉八瓣,圆中珠一的”三句写荷花的形状和色彩。诗人说这朵荷花像莲子一样,而且它的形态圆润如珠子。“曾携真率杯”三句写诗人饮酒的情景。这里用了典故,意在说明诗人饮酒时的豪爽和洒脱。最后四句写诗人对时光的感慨。“回首一十年”,诗人感叹时光飞逝,已经过了十年了。“今日为何日”,诗人感到十分迷茫和惆怅。“窗前小盆池”,诗人回忆起十年前的往事。此时看到荷花盛开,诗人不禁想起了往事,心中不免涌起一股伤感之情。尾联两句写诗人对人生的态度。诗人认为人生短暂如昙花一现,因此应该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
这首诗以荷花为题,通过描写荷花的美丽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此外,诗人还注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