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行半东南,松江东南奇。
湖铺天上水,山横镜中眉。
清风明月夜,细雨斜风时。
扁舟几来去,长揖三高祠。
泯默一梦昔,欲语将同谁。
忽焉入老眼,百年片纸遗。
□□□□□,人境那可期。
人境那可期,画中时见之。

注释:

  • 题黄长孺松江图古笺:题写在黄长孺的松江图古笺上的诗。
  • 吾行半东南:我行走在南方的一半地方,即江南。
  • 松江东南奇:松江在东南方向显得特别美丽。
  • 湖铺天上水,山横镜中眉:湖水仿佛铺展在天上,山峦如同横卧在镜子里的眉毛。
  • 清风明月夜,细雨斜风时:夜晚有清风明月,白天有细雨斜风。
  • 扁舟几来去,长揖三高祠:我在小船上来回穿梭,多次拜谒三高祠。
  • 泯默一梦昔,欲语将同谁:我沉默不语,回想起过去的事,想要说话却无人可与共。
  • 忽焉入老眼,百年片纸遗:忽然间,我的双眼变得模糊了,一生的记忆都留在了这张纸上。
  • 人境那可期,画中时见之:人世间的景象是无法预料的,而画中的景象却时常出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黄长孺在松江图古笺上写下的一首咏物诗。诗中描绘了松江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它的赞美之情。首联“吾行半东南,松江东南奇”点明地点,表明了诗人已经走到了松江的东南地区,并且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颔联“湖铺天上水,山横镜中眉”则进一步描绘了松江的自然风光,将湖水比作天上的云彩,山峰比作镜中的眉毛,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松江的美景。颈联“清风明月夜,细雨斜风时”则通过描述夜晚的清风明月和白天的细雨斜风,表达了诗人对松江四季变换美景的赞美。尾联“人境那可期,画中时见之”则表达了诗人对人世间景象的感慨,认为人世的风景是无法预料的,而画中的景象却时常出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赞美了松江的自然美景,又抒发了诗人对人世的感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