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事夕阳红。霜满髯丛。摩挲苍藓石婆翁。能见几人曾百岁,一笑书空。
回首棣华中。消得春浓。平生心事两惺憁。杖履相从须放密,山月溪风。

浪淘沙 · 令其六

年事夕阳红。霜满髯丛。摩挲苍藓石婆翁。能见几人曾百岁,一笑书空。

回首棣华中。消得春浓。平生心事两惺憁。杖履相从须放密,山月溪风。

注释:

  1. 浪淘沙:词牌名,属于小令,由李白《越中览古》中的诗句“越王勾践城,一破吴王宫。金屋与珠楼,随风变灭空。”引申而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体裁。
  2. 令其六:《浪淘沙》的第六首。
  3. 年事夕阳红:岁月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红艳。
  4. 霜满髯丛:胡须被霜雪覆盖。
  5. 摩挲苍藓石婆翁:用手摩挲着长满青苔的石头,形容自己像一位年老的智者。
  6. 能见几人曾百岁:能够看到有多少人能活到一百岁。
  7. 一笑书空:用笑来掩饰自己的失意或无奈。
  8. 回首棣华中:回头看看那些繁华的景象。
  9. 消得春浓:无法享受春天的繁花似锦。
  10. 平生心事两惺憁:一生的心事如同两股清流一样清澈明亮。
  11. 杖履相从须放密:拄着拐杖,迈着稳健的步伐,一起前行时要走得更紧密一些。
  12. 山月溪风:山中的月亮和溪边的微风。
    赏析:
    这是一首写人生感悟的小令,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开头两句“年事夕阳红,霜满髯丛”,诗人以夕阳下的红艳映衬出岁月的沧桑,以胡须上的霜雪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艰辛。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慨与哀愁,而是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境遇相结合,形成了一种静谧而深沉的画面。
    “摩挲苍藓石婆翁,能见几人曾百岁”,诗人转向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通过抚摸青苔覆盖的石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句诗中的“能见几人曾百岁”既是对人生短暂的感叹,也是对生命的珍视。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珍贵。
    “回首棣华中,消得春浓”,诗人再次转向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棣花盛开的场景比喻人生的美好时光。然而,诗人并未沉浸在其中,而是表达了对于美好时光无法长久的无奈。这里的“消得春浓”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生活的淡然接受。
    “平生心事两惺憁,杖履相从须放密”,诗人再次转向对人生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于人生道路的坚定和对未来的信心。这里的“杖履相从须放密”既是对自己人生信念的肯定,也是对他人的鼓励。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对人生感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体验,更是通过这些自然景物传达出了对于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深刻认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