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四万八千丈,一根直下寒银浪。
青莲老子夜不眠,往往飞魂到其上。
诗情不减流白云,千载重见戴叔伦。
莲花峰下赤城洞,芒鞋翻笑山中人。
秋风孤篁八九尺,老面百摺赪铜色。
田文席上摩吟髭,鹘立苍苔烟雨黑。
我家竹屋栖龙冈,夜捣孤月餐寒霜。
醉骑白鹿军峰下,一见赠我青瑶珰。
南山台前春正好,万壑千涯清梦晓。
苍苔石磴抚阑干,往事飞鸿天亦笑。
君今东首回牙樯,我亦西去凌苍苍。
截江桥南春水急,酒酣不记攀垂杨。
军峰江南最高处,我上峰头望君去。
归时定入天台山,举首云间一相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送石屏戴君归天台》。诗中描述了石屏戴君的归途,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我们来看第一句:“天台四万八千丈,一根直下寒银浪。”这是对天台山的高度和壮观景象的描绘。天台山高耸入云,直插云端,如同一根巨大的银色巨柱。这里的“寒银浪”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雄伟与壮丽,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银白色的世界之中。

第二句:“青莲老子夜不眠,往往飞魂到其上。”这句话是对戴君归途中的夜晚景象的描绘。夜深人静之时,青莲老人(这里指的是戴君)依然难以安睡,他的魂魄常常飘荡在天台山之上,与山上的景物相交融。这里的“飞魂”一词,生动地表现了戴君对天台山的深情厚意,仿佛他的魂魄已经融入了这片山水之中。

第三句:“诗情不减流白云,千载重见戴叔伦。”这句诗表达了戴叔伦诗歌的魅力永存,即使在千年之后,仍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这一句既是对戴叔伦诗歌的赞誉,也是对戴君归途的祝愿。

第四句:“莲花峰下赤城洞,芒鞋翻笑山中人。”这句话描绘了戴君归来时的欢快场景。他来到了莲花峰下的赤城洞,穿着芒鞋,笑得开心极了。这里的“芒鞋翻笑山中人”形象地表现了戴君回归故乡的喜悦心情,仿佛他已经忘记了尘世的烦恼,只留下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接下来的句子继续描绘戴君的归途情景:“秋风孤篁八九尺,老面百摺赪铜色。”这里以秋风中的孤竹为画面,竹子挺拔而坚韧,象征着戴君的人生态度。他的面容虽然年岁已高,但仍然保持着坚毅和乐观的精神风貌。

然后是描写戴君与田文等人饮酒的场景:“田文席上摩吟髭,鹘立苍苔烟雨黑。”这里描绘了田文等人围坐在一起喝酒聊天的情景,他们的脸上都带着愉悦的笑容。而戴君则在一旁摩挲着胡须,仿佛在回味着与田文等人的友情岁月。

最后几句则是对戴君即将离去的场景进行了描绘:“我家竹屋栖龙冈,夜捣孤月餐寒霜。”这里以家中的竹屋为背景,展现了戴君在离开家乡前的宁静生活。他在家中捣制着寒霜的米饭,品尝着这份简朴而美味的晚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将戴君的归途、与友人相聚、以及离别家乡的情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中还融入了自然景色、人文景观等元素,使得整首诗更加丰富多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