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之亭在何许,城角西南小溪浒。水仙粉面浮清波,羽林兵仗森三亩。
六月微风拂面寒,不信人间有烦暑。借问逍遥真隐徒,西山看雪倒骑驴。
形骸兀兀天壤俱,画手争以丹青模。大言得罪仅免诛,斥参军事来当涂。
传云此地旧结庐,百年荆棘遗荒墟。公来相址呼犁锄,双亭化出琼璃铺。
栏干斗角明青朱,四座莹彻纤埃无。兰芬麝裂陈罂盂,珠履珊珊陪后车。
东瞻宣诏西浮图,晓光夕景迷蓬壶。爱公心昼如明珠,落成之乐政事馀。
为公歌,劝公醉。留连亭上能几时,行促星轺还玉陛。

【注释】

  1. 逍遥之亭在何许:逍遥亭在什么地方?
  2. 城角西南小溪浒:城角西南面的小溪边。
  3. 水仙粉面浮清波,羽林兵仗森三亩:水仙花像白色的脸庞,浮在清澈的波光之中;羽林军士兵手持兵器,森严地排列着。
    4.六月微风拂面寒,不信人间有烦暑:在六月里,清凉的微风吹在脸上感觉寒冷,不相信人间会有炎热的夏天。
  4. 借问逍遥真隐徒,西山看雪倒骑驴:请问逍遥先生真是隐者吗?他在西山上看到下雪后,骑着驴回家去。
  5. 形骸兀兀天壤俱,画手争以丹青模:我身体消瘦,形影孤单,天地间只有我一个人了,画家们都争着用丹青来描绘我的形体。
  6. 大言得罪仅免诛,斥参军事来当涂:他大言不惭,只被贬谪为参军事而来到朝廷,但后来还升任了官职。
  7. 传云此地旧结庐,百年荆棘遗荒墟:传说这里曾经有人隐居过。
  8. 公来相址呼犁锄,双亭化出琼璃铺:您来了就亲自动手清理土地、修建房屋,双亭就如琼玉铺陈开来。
  9. 栏干斗角明青朱,四座莹彻纤埃无:栏杆的棱角清晰可见,颜色是青和朱,四周围明亮透彻,连最细的尘埃也没有。
  10. 兰芬麝裂陈罂盂,珠履珊珊陪后车:兰花芬芳,麝香四溢,陈设着精美的陶器;珍珠般的鞋子在车子后面闪耀着光泽。
  11. 东瞻宣诏西浮图,晓光夕景迷蓬壶:向东眺望可以看到诏书,向西可以见到佛塔,早晨的阳光傍晚的景色都令人陶醉。
  12. 爱公心昼如明珠,落成之乐政事馀:我喜爱您的胸怀,如同明亮的珍珠一样,您的政绩完成之后还有余暇。
  13. 为公歌,劝公醉。留连亭上能几时,行促星轺还玉陛:为您唱歌,劝您喝醉,我们留恋着亭子里的时间还能有多少呢?您匆匆地走了,就像天上的星星那样快。
    【赏析】
    《逍遥亭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作者李贺与王君章是好友,此诗是李贺应王君章之请而作。诗中通过描写太守王君章的游乐逍遥生活,歌颂了他的高尚情操和卓越才能。
    开头两句写逍遥亭的位置。“逍遥”即悠闲自在的意思。诗人从远处眺望,发现城角西南处有一个小溪边,有一座小巧别致的亭台,这就是逍遥亭。这一句写出了逍遥亭的具体位置,为下文进一步展开作了铺垫。
    中间四句描写逍遥亭的景色。“水仙粉面浮清波,羽林兵杖森三亩”,水仙花开得像女子的面容一样娇媚,清波荡漾;羽林军中的士兵列队整齐地站在池塘周围。这两句把水仙花比作美丽的女子,羽林军比作威武的军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逍遥亭的自然景观。“六月微风拂面寒,不信人间有烦暑”,在炎炎夏日,清风徐来,使人感到凉爽舒适。“不信人间有烦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后四句写太守的游乐逍遥生活。“借问逍遥真隐徒,西山看雪倒骑驴”,“借问”一词表明了诗人对太守身份的疑问。太守不是真正的隐士,而是喜欢游山玩水的人,他在西山上看到下雪了,就骑着驴子回家去了。“形骸兀兀天壤俱,画手争以丹青模”,诗人感叹太守的身体瘦弱不堪入目,但仍然有很多画师竞相为他画像。“大言得罪仅免诛,斥参军事来当涂”,虽然因为说了大话而犯了罪,但最后还是被赦免了,被任命为参军事。最后两句“传云此地旧结庐,百年荆棘遗荒墟。公来相址呼犁锄,双亭化出琼璃铺”,说这个地方以前曾有人隐居过,但现在已是荒芜之地了。但您来了就亲自动手清理土地、修建房屋,双亭就如琼玉铺陈开来。
    末四句写太守的游乐逍遥生活。“东瞻宣诏西浮图,晓光夕景迷蓬壶”,向东眺望可以看到诏书,向西可以见到佛塔,早晨的阳光傍晚的景色都令人陶醉。“爱公心昼如明珠,落成之乐政事馀”,我喜爱您的胸怀,如同明亮的珍珠一样,您的政绩完成之后还有余暇。“为公歌,劝公醉,留连亭上能几时,行促星轺还玉陛”,为您唱歌,劝您喝醉,我们留恋着亭子里的时间还能有多少呢?您匆匆地走了,就像天上的星星那样快。
    此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将一个真实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诗中多处运用典故和比喻,富有浪漫色彩,使全诗具有一种飘逸之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