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阳张君心好古,冰不为寒蘖非苦。
我欲见之波浪阻,安得邻巢接飞羽。
百年营营竟埋土,进退趑趄亦何补。
今岁秫田收几亩,烂醉高吟馀不数。
【注释】
寄历阳张宗孟隐士:写给在历阳隐居的张宗孟先生的诗。
心好古:爱好古道,即喜好古代的风尚。
冰不为寒蘖非苦:冰不因为严寒而结为冰层,不是苦楚。比喻人不被困难所吓倒。
安得邻巢接飞羽:怎样才能得到邻近人家屋上的飞禽的羽毛呢?这里用“邻”字双关,指近邻人家。
百年营营竟埋土:一生忙碌奔波最终都埋在土里了。营营,忙忙碌碌的样子。
进退趑趄亦何补:前进后退犹豫不决,又有什么用呢。亦,也;趑趄,迟疑、徘徊的样子。
今岁秫田收几亩:今年种的高粱田有多少亩。秫,即高粱。
烂醉高吟馀不数:喝醉酒后大声吟诵,剩余的不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写的一首寄给隐居于历阳的张宗孟隐者的七绝。全诗通过写张宗孟隐者的清雅高远之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仕途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历阳张君心好古”交代了诗人与张宗孟之间的交往,点明张宗孟是一位喜爱古代文化的人。次句“冰不为寒蘖非苦”,诗人以冰结为坚冰而不惧严寒为喻,表明自己虽身处官场而心怀壮志,决不为名利所动,不为权贵所迫,从而表现了诗人的刚直不阿、坚守信念的品质。三、四两句,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张宗孟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安得邻巢接飞羽”,意思是说,如果能从邻居那里借到飞禽的羽毛就好了。这里既表现了诗人渴望亲近自然、远离尘嚣的心情,也暗示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六两句,诗人以“百年营营竟埋土”“进退趑趄亦何补”来表达自己对仕途的无奈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里的“营营”,既指繁忙忙碌,也暗含着仕途中的艰难困苦。
最后两句,诗人以“今岁秫田收几亩”来表达自己的感慨。诗人感叹自己虽然努力耕耘,但收成却寥寥无几,无法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只能“烂醉高吟馀不数”。这既是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无奈叹息,也是对隐逸生活的深刻向往。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既有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厌倦,也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高尚品格和豁达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