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山水天下名,龙眠气势如长城。
重冈复岭跨三郡,磐压厚地攒青冥。
东南佛寺号投子,寺门洞启原无扃。
雪峰三来道方契,凿井百尺穿重冰。
至今善利永不泯,辘轳夜转闻寒声。
慈济玄谈载金刻,龟趺鳞甲光荧荧。
谁忧怪变碎以斧,半落崖下莓苔青。
时移岁晚人事塞,高座窃据非真僧。
白云徒侣半凋落,泉石往往荒柴荆。
我来抉弊眼除眯,颙自寿至人天迎。
随车贝叶五千卷,宝藏突兀同时成。
张翁好施古亦少,助我福地还中兴。
老禅咒龙未三日,泉发石上吁可惊。
晨厨千僧用无尽,琅玕引溜何泠泠。
城中客少民事简,屡携茗酌来煎烹。
叩师玄关问至理,心地拂拭菱花明。
妙峰胜会岂殊此,迷即成凡随死生。
明朝官满重回首,别师写作龙眠行。

【注释】

桐乡:地名。龙眠:山名,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南。东南佛寺号投子,指天台山的国清寺。投子:山名。寺门洞启原无扃:指寺院大门敞开,却无人看守。三来道方契,雪峰是南岳衡山主峰祝融峰的别称,这里指雪峰。凿井百尺穿重冰:指雪峰和尚曾在这山上开凿泉水,以供僧侣生活之用。善利:佛教语,意为利益众生。辘轳(lù lú)夜转闻寒声:指僧人夜间打水时发出的声音。慈济玄谈载金刻:指僧人慈济法师曾用黄金雕刻经文进行讲经说法。龟趺(tuǐ):古代佛像座前的石制龟形物,即石龟。鳞甲光荧荧:形容经文中的文字光彩夺目犹如鱼鳞闪烁。谁忧怪变碎以斧,半落崖下莓苔青:指有人担心经文中有奇异的内容而将其砍断,结果被风吹落至崖下,上面长满青苔。时移岁晚人事塞,高座窃据非真僧:指时间推移,世事变迁,但真正修行的人已经不存在了。白云徒侣半凋落,泉石往往荒柴荆:指寺庙的僧人大多已经离去,周围的环境荒凉破败。我来抉弊眼除眯,颙自寿至人天迎:我来此地挑掉毛病,消除迷惑,使你们得到长寿和升入天堂的机会。随车贝叶五千卷,宝藏突兀同时成:指我随从和尚携带了五千卷贝叶经,这些经文突然就显现出宝藏。张翁好施古亦少,助我福地还中兴:指张翁过去曾好施布教,如今虽已不多见,但仍能帮我修复佛祖留下的福地,使之重新兴盛起来。老禅咒龙未三日,泉发石上吁可惊:指老和尚念经三天后,泉水从石头上涌出,非常惊人。晨厨千僧用无尽,琅玕引溜何泠泠:早晨厨房的用水用不尽,清澈的水顺着流水潺潺流淌。城中客少民事简,屡携茗酌来煎烹:城里客人少了,事务也相对简单,于是经常带茶来煮。叩师玄关问至理,心地拂拭菱花明:拜访老师询问佛法的道理,然后心中清明。妙峰胜会岂殊此,迷即成凡随死生:这里的美妙的法会和别处不同,如果迷失其中,就会变成凡人随顺生死轮回。明朝官满重回首,别师写作龙眠行:明天我将离开这座寺庙,告别师父,并写下《龙眠行》。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当时作者因事来到浙江长兴的龙眠山(又称龙华山),与修颙禅师结缘为友。作者在诗中描述了龙眠山的秀美景色,赞扬了修颙禅师的高洁品格和深厚佛学修养,表达了自己对禅宗教义的理解以及对修顒禅师的敬仰之情。全诗语言流畅,意象生动,既有描绘山水之美的细腻笔触,又有赞美禅师之高的豪迈情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