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姑苏,望五湖。范蠡扁舟竟何在,吴王宫殿惟荒墟。
民贪吏狡郡多事,煮盐为盗无完肤。
使君谁何好平恕,宽则脂韦猛则虎。只今卧治闻黄公,更得高才归幕府。
愿令里巷歌召南,风化流行成乐土。昔年引对大明殿,国论轩轩动人主。
往持使节临朔方,威霁秋霜爱春雨。玉上青蝇谁强指,鼻端白垩宁伤斧。
升沉偶尔非吾嗟,不用东方且为鼠。岂闻绝代无佳人,何必西施妙歌舞。
盛倾绿酒鲙肥鲈,承诏还从大梁去。
诗句原文:
登姑苏,望五湖。范蠡扁舟竟何在,吴王宫殿惟荒墟。
民贪吏狡郡多事,煮盐为盗无完肤。
使君谁何好平恕,宽则脂韦猛则虎。只今卧治闻黄公,更得高才归幕府。
愿令里巷歌召南,风化流行成乐土。昔年引对大明殿,国论轩轩动人主。
往持使节临朔方,威霁秋霜爱春雨。玉上青蝇谁强指,鼻端白垩宁伤斧。
升沉偶尔非吾嗟,不用东方且为鼠。岂闻绝代无佳人,何必西施妙歌舞。
盛倾绿酒鲙肥鲈,承诏还从大梁去。
译文:
登上姑苏城,眺望五湖景色。范蠡的扁舟在哪里呢?如今的吴王宫只剩下了废墟。
贪婪的百姓和狡猾的官吏让郡县变得多事,煮盐的人为了私利不惜犯罪。
您以公正宽容的态度处理事务,当宽柔时就像柔软的丝带、凶猛时就像猛虎。如今您可以安心治理政事,得到高才能的人士加入幕府。
希望让邻里乡亲歌颂召南,这样风俗教化就能流行开来,成为一个安乐祥和的地方。
曾经被朝廷重用,治理边疆,如秋霜般的威风和春雨般柔和。对于那些诽谤自己的人,就像玉石上的苍蝇那样难以指摘;而对自己的批评就像鼻尖上的白垩一样无害。
个人的升迁与否并不能让我感到忧虑,不需要因为暂时的荣辱而自叹不如东方的老鼠。
难道就没有绝世的美女吗?为何一定要像西施那样的女子来施展她的才华?
现在你可以喝上美酒,吃着鲜鱼,接受诏书回到大梁去。
注释:
- 这首诗通过描写苏州城的美景与现状,以及个人对治理地方的期待和理想,表达了诗人对政治清明、社会安宁的向往。
- “范蠡扁舟”借用范蠡离开吴国后隐逸江湖的故事,象征着理想的淡泊名利和隐退生活,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
- “民贪吏狡郡多事”揭示了官场腐败、民生困苦的现状,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府管理的失望。
- “使君”是对地方官员的尊称,表达了诗人对地方长官的期望——能够公正廉明、宽厚包容地处理政务。
- “只今卧治”意味着当前的状况已经让人疲惫,需要一种宁静和平和的生活方式来恢复精神。
- “盛倾绿酒”、“钓肥鲈”,描绘了诗人想要享受的闲暇生活和美食之乐,同时也反映出他的政治抱负和现实之间的落差。
- “昔年引对大明殿”指的是诗人曾经受到皇帝接见的情景,体现了他的政治生涯和影响力。
- “威霁秋霜爱春雨”,比喻皇帝的恩泽如同秋风和春雨,既能带来肃杀也能带来生机,反映了他对皇帝政策的双重感受。
- “玉上青蝇”和“鼻端白垩”分别用玉石上的苍蝇和鼻端的白垩比喻谗言和攻击,表达了诗人对污蔑和攻击的恐惧及无力感。
- “升沉偶尔非吾嗟”意味着个人的升沉得失并不是自己所应该过于忧愁的,反映了诗人的豁达态度。
- “不用东方且为鼠”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看法,认为自己不应该被一时的荣辱所困扰。
- “岂闻绝代无佳人”意味着世间绝代佳人并不少见,表达了诗人对美人的渴望以及对传统美德的重视。
- “盛倾绿酒鲙肥鲈”描绘了诗人与自然亲近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 “承诏还从大梁去”意味着诗人接到诏书后准备返回故土或京城大梁,表达了他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赏析:
此诗通过描述诗人在姑苏(今苏州)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他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与批判。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个人政治抱负的坚持。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经历的描述,抒发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