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华不可见,曾参久为尘。
孝道遂零落,为子吟孤云。
孤云泊南山,山下藏二亲。
孤云自朝夕,坟草几冬春。
悠悠我之思,孤云浩无垠。
注视讵能揽,倾耳那得闻。
音容劳梦想,涕泪濡衣巾。
作亭坟之隅,奚止簠簋陈。
扬名与行道,勉勉期终身。
采彼孤云篇,为子书诸绅。
【注释】
- 重华:指舜帝。传说中尧禅让位于舜,舜在民间传为“重华”。
- 曾参:曾子,名参,孔子弟子。因曾子为人孝悌,故后世常以曾子为代表。
- 零落:衰败,凋敝。
- 吟:作诗。
- 二亲:双亲。
- 坟草几冬春:坟墓上的野草,一年之中有几度春天。
- 悠悠我之思:我的思念之情无穷无尽。
- 孤云浩无垠:孤独的白云无边无际。
- 注视讵能揽:凝视的目光又怎能捕捉?
- 倾耳那得闻:侧耳倾听又怎能听到?
- 音容劳梦想:梦中还梦见他的声音和容貌。
- 敬仰:尊崇。
- 勉勉期终身:努力不懈地期望自己能有一个美好的前途。
- 采彼孤云篇:采摘那篇关于孤独白云的诗文。
【赏析】
《寄题吴子山孤云亭》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此诗以咏物抒情的形式,表达了对亡友的深切怀念与无限哀思。全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构思巧妙,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堪称佳作。
诗的第一句“重华不可见”,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境。重华指的是舜,相传舜在民间被称为“重华”,而这里却无法见到,这无疑是一种遗憾和失落。接着,诗人通过“曾参久为尘”来表达对亡友的深深怀念。曾参(字子舆),是孔子的学生,他的孝顺被后人传颂,而在这里,曾参已经成为了尘埃,成为了过去。这种对比更加强化了诗人对逝去朋友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诗句,诗人用“孝道遂零落,为子吟孤云”来表达对亡友的敬仰和纪念之情。这里的“孝道”指的是古代儒家所强调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而“吟孤云”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思念亡友时的心境。孤云象征着孤独、寂寞,而诗人却在独自吟唱,这既表现了他对亡友的深深怀念,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孤云泊南山,山下藏二亲”来描绘亡友生前的生活状况。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思念之情,也寄托了诗人对他的敬重之情。同时,“二亲”一词,更是暗示了诗人对亡友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家庭亲情的重视。
诗人以“孤云自朝夕,坟草几冬春”来表达对亡友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孤云”既是比喻亡友的离去,也是诗人对亡友的怀念之象。而“坟草几冬春”则形象地描绘了亡友墓地的荒凉景象,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亡友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悠悠我之思,孤云浩无垠”,则是诗人对亡友的思念之情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悠悠”表示时间的漫长,而“浩无垠”则形容了思念之情的广阔无边。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他对亡友的深深怀念,同时也传达了他对生命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亡友的描写和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语言优美而生动,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