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兮弗食子,谁谓虎性恶。
一见慈孝人,帖身不敢缚。
旧庐当绝巅,今寺据幽壑。
人虎皆已非,断碑苍藓剥。

题冶父山实际禅院

虎兮弗食子,谁谓虎性恶。一见慈孝人,帖身不敢缚。旧庐当绝巅,今寺据幽壑。人虎皆已非,断碑苍藓剥。

注释:

  1. 虎兮弗食子:意思是说虎不会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
  2. 谁谓虎性恶:意思是说谁说老虎的本性是凶猛的。
  3. 一见慈孝人:意思是说遇到一个孝顺的人。
  4. 帖身不敢缚:意思是说即使是老虎也不敢轻易地抓住这个人。
  5. 旧庐当绝巅:意思是说以前的住所在山顶上。
  6. 今寺据幽壑:意思是说现在的寺庙藏在深深的峡谷中。
  7. 人虎皆已非:意思是说人和虎都已经不再相同了。
  8. 断碑苍藓剥:意思是说断碑上满是青苔。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冶父山的实际禅院以及周围的环境和人们的变化,表达了对人性善恶的思考和对社会变迁的感慨。诗中的“虎兮弗食子”和“一见慈孝人,帖身不敢缚”两句,通过对虎和人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中善与恶、爱与恨的看法。而“旧庐当绝巅,今寺据幽壑”则形象地描绘了环境的改变和社会的变迁。最后一句“人虎皆已非,断碑苍藓剥”则以断碑上的青苔为象征,暗示了社会的混乱和人们的迷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