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学清净,喜为林下游。
兹轩高且明,驻策同其休。
目界既朗彻,心官欣自由。
弃禄慕居士,读经亲比丘。
云树樵声远,石层春水流。
鸟羽莹可数,花光暖争浮。
已知隔人寰,日落山更幽。
适此悟无生,馀事安足求。

我们来看第一句:“有客学清净,喜为林下游。”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有一位客人学习清净之道,喜欢在树林中漫步。

关键词“学清净”指的是学习佛教中的修行和禅定方法,以达到心灵的平静和清净。而“林下游”则暗示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生活。

第二句:“兹轩高且明,驻策同其休。”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所在的高明轩非常高明,他停下脚步欣赏着美景,心情也随之舒畅。

关键词“兹轩”指的是诗人所在的高楼或楼阁,象征着高处不胜寒的境界。“高且明”强调了高明轩的高度和明亮,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驻策”则是指停留下来,欣赏四周的风景。“其休”则是指这里的美景让人感到放松和愉悦。

第三句:“目界既朗彻,心官欣自由。”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通过观察周围的景色,感受到了内心的清明和自由。

关键词“目界”指的是视野,即通过明亮的眼睛看到的世界。“既朗彻”表示清晰透彻,没有阻碍。“心官”指的是心灵,这里指的是内心的感觉和思考。“欣自由”则是指愉快和自由地感受着。

第四句:“弃禄慕居士,读经亲比丘。”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放弃了世俗的名利地位,转而追求精神上的修行。他与僧人一起研读佛经,亲近出家人的生活。

关键词“弃禄”指的是放弃世俗的财富和地位。“慕居士”则是羡慕居士的生活方式,即一种超脱物质追求的精神生活。“读经”指的是学习佛经,这是修行者的日常活动。“亲比丘”则是指亲近出家僧人,与他们共同学习佛法。

第五句:“云树樵声远,石层春水流。”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山林景象,云彩和树木、山峦和溪水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关键词“云树樵声远”指的是远处传来的砍柴声,给人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石层春水流”则是指春天时山石间的溪水潺潺流淌。这两句诗共同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氛围。

第六句:“鸟羽莹可数,花光暖争浮。”

这句诗赞美了自然景物的美丽,尤其是鸟类和花朵的细腻之处。

关键词“鸟羽莹可数”指的是鸟儿羽毛晶莹剔透,数量之多难以计数。“花光暖争浮”则是形容花朵在阳光下闪烁,光彩夺目,仿佛要漂浮起来一般。这两句诗共同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第七句:“已知隔人寰,日落山更幽。”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人间世界的感知,以及夕阳下山时的静谧之美。

关键词“隔人寰”指的是与人间世界相隔,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日落山更幽”则是指夕阳西下,山色更加幽静迷人。这两句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最后一句:“适此悟无生,馀事安足求。”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通过这次旅行得到了某种启示或领悟,对于其他琐事不再有所追求。

关键词“悟无生”指的是领悟到生命的无常和虚无,这是一种超越世俗的人生观。“余事安足求”则是指其他事情已经不再值得追求,因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真谛。这两句诗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即通过旅行和体验自然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