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民登危亭,注视万里外。
溟蒙云气浮,势与江海汇。
苍山恐低沉,况复问畎浍。
禾麻安更论,老稚念颠狈。
蛟鼍自出没,牛马失向背。
雨师恣侵凌,人理亦可罪。
殷殷非雷声,远近屋庐坏。
君臣正逢时,上下宜交泰。
驱云清白日,朗彻照幽怪。
一雨即弥漫,孰谓乾坤大。

【解析】

此诗首二句为第一部分,写临漳亭上所见之景:站在高高的亭子上,放眼望去,万里之外都能看到;第三至八句为第二部分,写临漳亭上所见之景。诗人从“苍山恐低沉”的感慨,写到“禾麻安更论”的忧心;从“蛟鼍自出没”,写到“牛马失向背”;最后两句,由雨及人,以自然之景来喻人情之变,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忧虑。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临漳亭上所见之景。诗人先写天象,后写地象。先写云,写其浮游之势与江海汇合;再写风,写其肆虐之势使禾麻倒伏;接着写雨,写其肆虐之势使老小颠沛流离。最后两句,由物及人,以自然之象来形容人情之变。这几句中,诗人把自然之象人格化了,并由此引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思考。最后四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在临漳亭观水时所见到的景象,引发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思考。他看到,虽然朝廷君臣正逢其时,但天下上下却应该交相泰和。而如今,皇帝的政令却被风吹雨打,人民的生活却因此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于是,诗人发出了“一雨即弥漫,孰谓乾坤大”的感慨。

【答案】

译文:

登上高高的亭子,放眼远望,万里之外的景色都能看见;

溟蒙云气飘浮着,气势像江河湖海一样汇聚。

苍山恐怕要低下,何况还要担忧田间的水沟?

庄稼麻籽怎能谈论收获的事,老幼都要担心颠仆受困!

蛟龙和水鳄自由自在地出没,牛和马失去了原有的方向和目标。

大雨滂沱恣意侵害,百姓的生计也可说是罪过。

殷殷的雷声不是震怒之声,远近各处房屋倒塌毁坏。

当朝的君臣正好处在盛世,国家上下应当和睦相融。

驱散天上的云霞,让白日重新照耀大地,使阴暗的地方变得明亮起来。

一场雨下来就淹没一切,谁说天地广阔无边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