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森罗不可收,一亭览尽胜高楼。
涂山南觐尊乔岳,渝水东朝合众流。
烟起人家天欲暮,云归海峤月当秋。
此时此景尤佳绝,约客重来信有由。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主题思想及表达技巧的理解。解答此题,要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赏析。“万象森罗不可收,一亭览尽胜高楼”,诗人登上高耸入云的楼台,极目远眺,只见山峦起伏,草木葱茏,千姿百态的自然景物扑面而来。诗人赞叹不已:“万象森罗不可收”。一个“森罗”字,写出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也表现了诗人游兴的盎然。诗人站在高楼上,视野开阔。放眼望去,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层层叠叠,如林立之峰,直插云天;一片片树林,蓊郁苍翠,密不透风。这些奇峰异树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时隐时现,给人一种神秘莫测之感。
“涂山南觐尊乔岳,渝水东朝合众流”,诗人登上高台俯瞰,见长江从西南方向滚滚而来,汇入大海,于是发出了感慨:“涂山南觐尊乔岳,渝水东朝合众流。”渝水就是长江上游的支流嘉陵江。诗人站在高台上,眺望着江流奔流而去,不禁为大江的雄浑壮阔所打动而发出由衷的赞叹。
“烟起人家天欲暮,云归海峤月当秋”,诗人登上高台俯瞰,看到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升起,天将傍晚,诗人不禁想起家乡的景色:家乡的山峦起伏,草木茂盛,山清水秀,景色优美。同时,诗人想到自己远离家乡,独自漂泊在外,不禁黯然神伤。
“此时此景尤佳绝,约客重来信有由”,诗人站在高台上,看到眼前的美丽景色,不禁感叹:“此时的美景真是无与伦比啊!”然而,诗人并没有陶醉其中,而是更加思念家乡了。“约客重来信有由”,诗人想要回到家乡去,但目前却无法回家。所以诗人只能通过书信的方式向朋友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
登高望远,万山层峦叠嶂,林木繁茂。诗人赞叹不已:“万象森罗不可收”。站在高楼上,视野开阔
。放眼望去,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层层叠叠,如林立之峰,直插云天;一片片树林,蓊郁苍翠,密不透风。
这些奇峰异树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时隐时现,给人一种神秘莫测之感。涂山南面,巍峨壮观,是历代帝王祭祀
山川的圣地;渝水东面,滔滔江河,汇入东海。诗人站在高台上,眺望着江流奔流而去,不禁为大江的雄浑壮
阔所打动而发出由衷的赞叹。
远眺山村,炊烟袅袅升起,天将傍晚,诗人不禁想起家乡的景致。此时此地,更显得美好。此时此景尤
佳绝,约客重来信有由。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春初到夔州后所作,当时他因避离京途中兵乱而滞留峡中,暂居夔州西郊
瀼西庄。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的组诗“三别”之一。首联写登高所见。诗人立足高处,环顾四周
:群山连绵,绿树掩映,山间云雾缭绕;江水奔腾不息,汇入东海。颔联写远望所见。诗人目光转向东方,看到涂
山南面雄伟壮丽、巍峨壮观的山岳,以及渝水东面滔滔江水,汇入大海。颈联写近观所见。诗人目光转向远方,看到
:炊烟袅袅升起,天空渐暗,云彩归去;夜幕降临,月儿当空。尾联写联想所见。诗人看到眼前美丽的景色,不禁感
叹:“此时此景尤佳绝”。然而,此时诗人却未能归乡。他只能在书信中向友人倾诉思念之情。此诗以“登台”为线索
由远而近地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姿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