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妆曾记出疏篱,岁晚南枝的皪稀。
后夜月明如破萼,暗香还是着人衣。
【解析】
此诗是作者在一次夜访梅花时有感而作的。“淡妆”指梅花的颜色。“疏篱”,篱笆稀薄的地方,这里代指梅树丛中。“岁晚”即年老体衰之时。“南枝”即梅花枝条向南生长的方向。“岁晚”“后夜”点明时间。“皪”同“凋零”,指梅花凋谢稀疏。“破萼”形容月色明亮如破萼般晶莹剔透。“暗香”即梅花散发的香气,这里借指作者自己的清香。“着人衣”指梅花散发出的香气能沾湿人的衣衫。
【答案】
译文:
记得曾见过梅花,它长在稀疏的篱笆旁边。到了岁晚时分,梅花的花瓣也显得稀少了。那夜晚月光明亮,就像梅花初开时的样子;我闻到了梅花的幽香。
赏析:
诗人在《探梅》一诗中写到了梅花的淡妆和疏影,但这次写的是在月下赏梅的情景,所以用“淡妆”来描写。
“曾记”二字点出诗人对梅花的深刻印象,也表明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出疏篱”一句写出了梅花生长的环境,突出了梅花的孤傲与高洁。“岁晚”二字点出了季节,也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年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南枝”指的是梅花枝条向南生长的方向,也暗含了梅花生长环境的恶劣。
在这里是梅花凋零稀疏的意思,表达了梅花在岁月中的变迁。“后夜”二字点出了时间,也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月明如破萼”,这里的“破萼”是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月色的明亮,也象征着梅花的清雅脱俗。最后一句“暗香还是着人衣”是全诗的高潮,诗人将梅花比作自己,说梅花的芬芳依然能够渗透到自己的身上,这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表现出诗人对自己人格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