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凉曳杖寻幽绝,怪树相逢如磬折。
萦纡小径浑路迷,突兀高亭补林阙。
袭人暗递竹间风,延客长明波底月。
游鱼适性频往来,归鸟呼雏弄清越。
避炎终夕见天真,脱巾露顶脚不袜。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晚凉曳杖寻幽绝,怪树相逢如磬折。
  • “晚凉”指傍晚时分的凉意。“曳杖”形容走路时手执拐杖的样子,这里暗示诗人行走在湖上,享受着晚风带来的凉爽。“寻幽绝”表示寻求一处幽静的地方。“怪树相逢如磬折”描绘了一种奇异景象,即在湖边遇见了一棵形状奇特、像被折断的磬石一样怪异的树。这里的“磐”和“折”,分别指古代打击乐器磬的一种声音(清脆悦耳)与断裂的意思。
  1. 萦纡小径浑路迷,突兀高亭补林阙。
  • “萦纡”意味着迂回曲折。“小路”指的是通往湖上的小径。“浑路迷”表达了小径弯曲复杂到使人迷路的程度。“突兀”指突然而突出地出现,形容高耸的亭台突兀于林木之中,像是自然的一部分。“补林阙”暗指亭台填补了林木间的空缺或缺口。
  1. 袭人暗递竹间风,延客长明波底月。
  • “袭人”可能是指轻柔的风吹过竹林,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延客”则是邀请客人的意思。“长明”可能是指月亮持续明亮,照亮波光粼粼的水面。
  1. 游鱼适性频往来,归鸟呼雏弄清越。
  • “游鱼”指在水中自由游动的鱼。“适性”指的是鱼儿按照自己的习性游来游去。“归鸟呼雏弄清越”描绘了归巢的鸟儿呼唤着幼鸟,一同飞向南方的景象。这反映了一种和谐的自然生态,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追求。
  1. 避炎终夕见天真,脱巾露顶脚不袜。
  • “避炎”指躲避炎热。“天真”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大自然的原始美或不加修饰的美。“脱巾露顶”形象地描述了夜晚,诗人脱下头巾,露出头顶的发丝。“脚不袜”意味着赤脚行走,强调了一种随性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

译文:
晚风轻拂,我手持拐杖沿着湖边的小道寻找一处幽静之地,途中竟意外地发现了一棵形状奇特的树,仿佛是一根被打断的磬一样。小径弯弯曲曲,让人感觉迷失方向,直到一个突兀的高亭出现,填补了树林中的空缺。清风从竹林中轻轻吹来,如同袭人的问候;月光透过水面,洒在波纹之间。鱼儿游来游去,遵循着自己的天性;而归巢的鸟儿呼唤着自己的小鸟,一同飞向远方。整个夏天我都尽量避免烈日的暴晒,终于在一天的夜晚见到了自然的真面目,我脱下帽子,裸露着头颈。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湖上景色和生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