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山采凤群鸣集,云外舒张览辉翼。
锦屏相望不千里,音中箫韶有人识。
朝家选举专一科,翰墨之工拔士多。
好将笔力觑天巧,斡旋正气回狂波。
鲸鲵未剪龙移宅,吾皇饥渴人材得。
雕虫小技何足论,要吐胸中济时策。
吴山辽邈天门高,尺纸输忠气自豪。
程文奏御宸心悦,青紫纷纷换白袍。
当可以邑士将赴类试作诗饥之因效其体
丹山采凤群鸣集,云外舒张览辉翼。
锦屏相望不千里,音中箫韶有人识。
朝家选举专一科,翰墨之工拔士多。
好将笔力觑天巧,斡旋正气回狂波。
鲸鲵未剪龙移宅,吾皇饥渴人材得。
雕虫小技何足论,要吐胸中济时策。
吴山辽邈天门高,尺纸输忠气自豪。
程文奏御宸心悦,青紫纷纷换白袍。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所作的《赠进士王协》。这首诗以咏叹科举为题,通过描写科举考试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不满和对科举制度弊端的揭露。
首句“丹山采凤群鸣集”,描绘了一幅丹山之上,凤凰群集的壮丽画面,象征着人才荟萃、才华横溢的景象。接着两句,“云外舒张览辉翼”,“锦屏相望不千里”进一步描绘了考场上的热闹景象和考生们紧张而兴奋的心情。第三句,“音中箫韶有人识”,则暗示着科举考试中的应试者需要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和艺术才能。
第四句,“朝家选举专一科”,揭示了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向,即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是考察文学和政治能力。第五句,“翰墨之工拔士多”,则是对前一句的深化和具体化,强调只有擅长文学的人才才能够在科举中脱颖而出。
第六句至第八句,则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批判。第六句,“好将笔力觑天巧”,指出科举考试注重文采和技巧,而不是考查真正的学识和能力。第七句,“斡旋正气回狂波”,则是对科举制度中存在的不正之风进行抨击,认为科举考试中存在着徇私舞弊的现象。第八句,“鲸鲵未剪龙移宅”,更是直接点出了科举考试中的弊端,即考试内容与实际需要脱节,导致一些真正有才能的人被埋没。
“吾皇饥渴人材得”,“雕虫小技何足论”,则是对科举制度的肯定和鼓励。这里表示皇帝急需人才来治理国家,科举考试能够选拔出优秀的人才来辅佐皇帝治理国家。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只擅长雕虫小技的考生的轻视和不屑。结尾两句,“要吐胸中济时策”,“青紫纷纷换白袍”,则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看法和期望,即希望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真正有能力的人才来治理国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