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翁爱书书满楼,万轴插架堪汗牛。
乃翁爱梅梅绕楼,千年老干如苍虬。
梅护群书俗尘绝,书对梅梢滋味别。
有时掩卷静倚阑,檐角一枝擎淡月。
雁行编简相从久,笔砚收功竟无负。
儿孙登楼凛生敬,谓此梅花乃先友。
一新丹雘焕枅栱,黄卷依然对姬孔。
汲泉不是灌梅花,培养君家读书种。
袍香青紫云路同,盛事何翅继乃翁。
后来应有跨灶者,百花头上文正公。
吾知乃翁好梅意,不独区区为名第。
霜飙天地惨无色,谁得东皇第一义。
惟梅气禀独超卓,首送春风入书幄。
对之心地悟理学,此是天民尹先觉。
【注释】
寄题长溪杨耻斋梅楼:为杨耻斋的梅楼作诗。杨耻斋是杨士奇之子,字仲实,号耻斋,故称其梅楼为耻斋。乃翁:你的父亲。书满楼:书多到可以堆满整座楼。万轴(zhòu轴)插架:形容书架上书很多,像万根轴一样插在架上。汗牛:指藏书太多,把牛累得出汗。苍虬(qiú渠):苍劲的龙。比喻梅花枝干苍老而有力。俗尘绝:与世俗的尘埃隔绝。群书:各种书籍。俗尘绝:指书籍中没有世俗的尘埃。对:面对、映衬。滋味别:情趣不同。有时:不时。檐角(yán jiǎo腰角):屋檐下伸出的部分。擎:举起。淡月:淡淡的月光。雁行编简,指书写整齐,如雁行排列。雁行编简相从久:意思是说书写整齐如同大雁排成一字形,时间已经很长了。笔砚收功竟无负,意思是说写尽文章后笔砚都收了起来,没有什么可惭愧的。儿孙:儿子和孙子。登楼:登上楼上。凛生敬:十分敬畏。此梅花乃先友:这些梅花是先父的朋友种下的。丹雘:红色的装饰物,这里指朱红色的大门。焕枅栱(huàng lóu gǒng红隆拱):门上的装饰。黄卷:黄色的书籍。依然:还像以前的样子。姬孔:古代两个著名的学者。汲泉:打水。不是灌梅花,培养君家读书种:不是用来浇灌梅花,而是培养你的家庭读书的习惯。袍香青紫云路同:袍子香气袭人,就像走在青紫色的道路上。云路,指仕途之路。盛事:盛大的事业。何翅(kuì翅)继乃翁:难道只是继承你父亲的事业。跨灶者:做父亲的人。百花头上文正公:在百花之上,有位文正公(即欧阳修)。文正公是欧阳修的号,所以此处用“百花头上”来指他。尹先觉:即“闻见先觉”,指能最早觉察到事物的人,这里指欧阳修。惟:只。天民:天性中的一部分。天民尹先觉:上天赋予人的良知是先于其他动物的。心地悟理学:心中明白了道理。理学:儒家经典著作的总称。天民尹先觉:指欧阳修具有天赋的良知。悟理学:明白了道理。天民尹先觉:上天赋予了人的良知高于其他动物。首送春风入书幄:首先把春天送来的风送到书屋里。
【赏析】
此诗是诗人赠给友人杨耻斋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梅花为主题,赞美梅花傲然挺立、凌寒绽放的精神风貌,并借梅花抒发自己的高洁志向。
第一句“寄题长溪杨耻斋梅楼”,点明了赠诗的地点是在长溪(今属安徽)的梅楼。杨耻斋是诗人的友人,名士,字仲实,号耻斋,因避讳英宗旧讳(仁宗名桢),故称“耻斋”。
第二句“乃翁爱书书满楼”,赞扬了杨耻斋藏书之多。“乃翁”,即你的父亲。“乃翁爱书”,“乃翁”是谦辞,指作者。“书满楼”,说明他收藏的书非常多。
第三句“乃翁爱梅梅绕楼”,赞扬了杨耻斋种植梅花的情况。这句也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乃翁”、“乃翁”和“乃翁”都是代词,指代的都是杨耻斋,表明杨耻斋不仅喜欢读书,而且喜欢种植梅花。
第四句“梅护群书俗尘绝”,赞扬了梅花能够净化世俗尘埃的特点。这句也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群书”“梅”“群书”都是代词,指代的就是杨耻斋所种植的梅花,表明梅花能够净化群书中的世俗尘埃。
第五句“书对梅梢滋味别”,赞扬了梅花与书籍相互映衬,各自发挥各自的作用,使得整个景象更加美妙。这句也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书”和“梅梢”都是代词,指代的都是梅花和书籍,表明它们各自发挥各自的特色,使得整体景观更加美妙。
第六句“有时掩卷静倚阑”,表现了作者喜爱梅花的心情。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将人的情感赋予梅花,表达了他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第七句“檐角一枝擎淡月”,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月亮挂在屋檐一角,被一枝梅花托起的场景。这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月亮和梅花都具有人的情感,更加生动形象。
第八句“雁行编简相从久”,赞扬了梅花的坚韧不拔,以及与书相伴的品质。这句也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编简”、“雁行”都是代词,指代的是梅花和书籍,表明梅花能够与书籍长久相处,共同成长。
第九句“笔砚收功竟无负”,赞扬了梅花与书籍相映成趣的情景。这句也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笔砚”、“无负”都是代词,指代的就是梅花和书籍,表明它们能够互相衬托,共同完成各自的任务,没有辜负彼此的付出。
第十句“儿孙登楼凛生敬”,表现了作者期待子孙也能欣赏梅花的美好景色,从而产生敬畏之心。这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将人的情感赋予孩子和孙子,表明希望他们也能欣赏到梅花的美好,从而产生敬畏之心。
第十一句“谓此梅花乃先友”,表达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这句也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将“梅花”和“先友”都看作是自己喜爱的对象,表明自己认为梅花就是他的老朋友。
第十二句“一新丹雘焕枅栱”,赞扬了朱红色的大门,象征着荣耀和尊贵。这句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将大门比作一个人,强调它代表着荣耀和尊贵的地位。
第十三句“黄卷依然对姬孔”,赞扬了书房里的书香四溢的景象。这句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书香四溢比作美女,强调它们的美丽和迷人。
第十四句“汲泉不是灌梅花”,批评了那些只顾自己享受而不顾他人感受的人。这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暗示那些人的行为并不值得赞赏。
第十五句“培养君家读书种”,表达了对杨耻斋教育后代的期望和祝福。这句也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将“培养”和“种子”都看作是对自己的愿望,表明希望自己能够帮助他们成为优秀的人才。
第十六句“袍香青紫云路同”,赞扬了杨耻斋作为一位文人学士的成就。这句也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将“袍香”和“青紫”都看作是自己喜爱的对象,表明希望自己能够和他一同追求更高的学术成就。
第十七句“后来应有跨灶者”,表示自己对杨耻斋的期望和祝福。这句也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将“跨灶者”和“后来”都看作是自己期望的人,表明希望自己能够帮助他们实现更大的成就。
第十八句“百花头上文正公”,赞扬了欧阳修作为文学巨擘的地位。这句也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将“百花”和“文正公”都看作是自己崇敬的对象,表明希望自己能够和他一样成为文学领域的杰出人物。
第十九句“吾知乃翁好梅意,不独区区为名第”,表达了自己对杨耻斋性格特点的理解。这句也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将“乃翁”、“乃翁”和“乃翁”都看作是自己理解的对象,表明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
第二十句“霜飙天地惨无色,谁得东风第一义”,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深刻领悟。这句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自然现象比作人的情感,强调它们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十一句“惟梅气禀独超卓,首送春风入书幄”,赞扬了梅花的独特魅力和作用。这句也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将“梅花”和“春风”都看作是自己喜爱的对象,表明希望自己能够像梅花一样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第二十二句“对之心地悟理学”,表达了自己通过梅花领悟到了道理的智慧。这句也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将“对之心地”和“悟理学”都看作是自己领悟到的知识,表明希望自己能够通过梅花领悟到人生的哲理。
第二十三句“此是天民尹先觉”,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哲学的理解。这句也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将“此是”和“天民”都看作是自己理解的对象,表明希望自己能够像欧阳修一样拥有深刻的人生智慧。
第二十四句“唯梅气禀独超卓”,赞扬了梅花的独特气质和品质。这句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梅花比作人的气质和品质,强调它的独特和超凡之处。
第二十五句“首送春风入书幄”,赞扬了梅花在春风中散发的香气和美丽景象。这句也运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