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垂大溪碧,近树齐远山。
水气涵野色,缥缈亭数间。
维昔文节公,孤标凛群奸。
飘然两屐齿,云岩遍跻攀。
此地足佳致,差不远市阛。
寿峰顾而喜,筑屋娱亲颜。
吴兴富台榭,往往携歌鬟。
公独抱书来,小舟破潺湲。
花澹水纹丽,鸟啼人意闲。
读易发妙蕴,不惟评马班。
著述五百卷,星芒照人寰。
天街几绣鞍,蹀躞趋豹关。
河来砥柱立,一老菰蒲湾。
守斋领客游,秋风韵枯菅。
我诵壁间文,徙倚藓石斑。
德人不可见,月白渔舟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奉和圣制至自东都》,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意境。

天垂大溪碧,近树齐远山。 水气涵野色,缥缈亭数间。
维昔文节公,孤标凛群奸。 飘然两屐齿,云岩遍跻攀。
此地足佳致,差不远市阛。 寿峰顾而喜,筑屋娱亲颜。
吴兴富台榭,往往携歌鬟。 公独抱书来,小舟破潺湲。
花澹水纹丽,鸟啼人意闲。 读易发妙蕴,不惟评马班。
著述五百卷,星芒照人寰。 天街几绣鞍,蹀躞趋豹关。
河来砥柱立,一老菰蒲湾。 守斋领客游,秋风韵枯菅。
我诵壁间文,徙倚藓石斑。 德人不可见,月白渔舟还。

诗句“天垂大溪碧”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水画。这里的“天”指的是天空,“垂”表示延伸,“大溪”指的是清澈的小溪,“碧”则形容溪水的颜色。整句诗表达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维昔文节公”,这里的“维”可以理解为“只有”,表示只有文节公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文节”指的是文才和节操并重,“公”则指代文节公本人。整句诗赞美了文节公的高洁品质。

“飘然两屐齿,云岩遍跻攀”描绘了文节公行走于云端岩石之间的场景。“飘然”表示轻松自如,“屐齿”是指穿着木屐的脚趾,“云岩”则表示高耸入云的岩石。整句诗形象地描绘出了文节公行走时的潇洒姿态。

“此地足佳致,差不远市阛”表达了文节公所居之处风景优美,环境宜人。“足”表示足够、足够好,“佳致”则指美好的景象或情趣,“市阛”则表示繁华的市场或街道。整句诗展现了文节公居所的优越环境和自然之美。

“寿峰顾而喜,筑屋娱亲颜”描绘了文节公为自己建造房屋以娱亲的情景。“寿峰”是指长寿的山峰,“顾而喜”则表示看到自己建造的房屋而感到高兴。“娱亲颜”则是指让亲人开心。整句诗表达了文节公对家人的关爱和孝心。

“吴兴富台榭,往往携歌鬟”描绘了吴兴地区建筑豪华、歌声悠扬的场景。“吴兴”是指吴兴这个地方,“台榭”则是指高大的建筑或亭台楼阁等,“往往”表示经常、常常,“携歌鬟”则是指带着歌女们一起唱歌跳舞。整句诗展现了吴兴地区建筑的美丽和人们欢乐的氛围。

“公独抱书来,小舟破潺湲”描绘了文节公独自带着书籍而来,乘小船在潺潺流水中前行的场景。“独”表示单独、独自一人,“抱书”则是指抱着书籍,“小舟”则是指小船,“破潺湲”则是指打破水流的声音,形容小船行进的速度很快。整句诗表达了文节公独立自主的精神风貌。

“花澹水纹丽,鸟啼人意闲”描绘了花草盛开、水波荡漾的自然美景以及鸟儿欢快歌唱的画面。“花澹”则表示花朵淡雅,“水纹丽”则形容水流的纹理美丽,“鸟啼人意闲”则描绘出鸟儿欢快歌唱与人们的悠闲心情相得益彰的和谐画面。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读易发妙蕴,不惟评马班”表达了阅读《易经》可以领略到其中深刻的哲理和智慧,而不仅限于对其他经典作品如《左传》的评价。“易”指《易经》这部古代哲学著作,“马班”是指《左传》、《战国策》两部古代历史著作,“妙蕴”则表示深刻的内涵和智慧,“不惟”则是指不仅仅、不仅仅是,“评马班”则是指在评价其他经典作品时,也要重视《易经》的智慧。整句诗表达了对经典著作的尊重和欣赏。

“著述五百卷,星芒耀人寰”描绘了文节公著作丰富、影响深远的盛况。“著述”则是指创作的作品或著作,“五百卷”表示数量众多,“星芒”则是指闪烁的光芒,“耀人寰”则表示照耀世界、影响广泛。整句诗表达了文节公著作之多、影响之广。

“天街几绣鞍,蹀躞趋豹关”描绘了皇帝出行时华丽的马车和整齐的步伐。“天街”则是指皇帝的御道,“几绣鞍”则形容御道两旁装饰华丽,如同锦绣一般。“蹀躞趋豹关”则描绘出皇帝威武庄重的样子,步伐稳健而有力。整句诗展现了皇帝威严的形象。

“河来砥柱立,一老菰蒲湾”描绘了黄河流经的河段中矗立着砥柱山和生长着蒲草的地方。“河来”则是指黄河从远方流来,“砥柱”则是指位于河中的石头,“立”则表示矗立、挺立,“一老菰蒲湾”则形容河岸上生长着茂盛的蒲草和老树的地方。整句诗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自然生态。

“守斋领客游,秋风韵枯菅”描绘了守斋带领客人游览时感受到的秋风和枯菅的气息。“守斋”则是指守斋禅师,“领客游”则是指带领游客一同游览,“秋风韵枯菅”则形容秋天风吹过枯黄的草丛发出悦耳的声音。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愉悦心情和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行为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奉和圣制至自东都》是一首五言律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