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沙觅山泉,不知泉在师锡端。借师锡端卓白石,不见师泉见山锡。
须弥芥子本无别,离一离二别胡越。我师胡越俱一家,一念遍满恒河沙。
沙河现作天人相,一杯普供人天饷。

卓锡泉

披沙觅山泉,不知泉在师锡端。借师锡端卓白石,不见师泉见山锡。

赏析:
“披沙”比喻寻找,“觅山泉”指寻找山中的清泉。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为了寻找山中的清泉而努力探寻的情景。

“不知泉在师锡端”,这里的“师锡端”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某个特定的点,意味着泉水隐藏在某个地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泉水的好奇和追求。

“借师锡端卓白石,不见师泉见山锡。”这句诗的意思是,借用老师的名字(锡端)来命名一块石头(卓白石),但最终没有见到泉水,却看到了山中的石。这里的“锡端”可能是一种象征,表示老师的教诲或智慧,而“卓白石”则是具体的实物。

译文:
披着沙子去寻找山中的清泉,却不知道泉水在老师的锡端处。借用老师的名字来命名一块石头,却最终没有见到泉水,却看到了山中的石。

注释:

  • 披沙觅山泉:披着沙子去寻找山中的清泉。
  • 不知泉在师锡端:不知道泉水在老师的锡端处。
  • 借师锡端卓白石:借用老师的名字来命名一块石头。
  • 不见师泉见山锡:最终没有见到泉水,却看到了山中的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寻找山中清泉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老师教诲的尊重。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译文:
须弥芥子本无别,离一离二别胡越。我师胡越俱一家,一念遍满恒河沙。

赏析:
“须弥芥子本无别”是指佛教中的“须弥芥子”,意为万物皆是平等。这句诗强调了万物的平等和无差别。

“离一离二别胡越”可能是指在某种情况下,人们会将不同的事物分开看待,就像胡人和越人一样不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区分的看法是无意义的。

“我师胡越俱一家”意味着无论是胡人还是越人,都是一家人,彼此之间没有隔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民族团结和和谐的向往。

译文:
须弥与芥子本来是一样的,它们的区别只在大小。我们不必因为彼此的不同而产生偏见,因为我们都是同一个家庭,共同构成了这个世界。

注释:

  • *须弥芥子*:佛教中的“须弥芥子”,意为万物皆是平等。
  • *离一离二*:指将不同的事物分开看待。
  • *胡越*:古代中国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这里泛指不同地域的人。
  • *我师*:此处指诗人自己。
  • *俱一家*:共同构成了这个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