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春光一建瓴,依然归棹泊危亭。
乌迎客子各头白,柳学故人俱眼青。
曾是纵谭僵婢仆,又成豪饮卧罍瓶。
明朝小话前溪别,分付溪风管醉醒。
注释:
- 三阅春光一建瓴:三度观赏春天的美好景色,如同倾倒了一座大水桶。建瓴,意为倒水入斗。
- 依然归棹泊危亭:仍然停船在危险的小亭中。
- 乌迎客子各头白:乌鸦迎接我,我的头发都变白了。乌,即乌鸦,古代常用作长寿的象征。
- 柳学故人俱眼青:柳树模仿旧友,也都显得生机勃勃。
- 曾是纵谭僵婢仆:曾经让那些已经死去的奴婢(僵)听我讲故事。
- 又成豪饮卧罍瓶:现在则成了豪饮者,躺在酒瓮旁边。
- 明朝小话前溪别:明天在溪边的小路上分别。
- 分付溪风管醉醒:告诉溪边的山风吹拂着,让我从醉到醒。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感。首句“三阅春光一建瓴”,诗人三度欣赏春天的美景,如同倾倒了大水桶一般,形容景色之美丽,令人陶醉。接下来,“依然归棹泊危亭”描述了诗人回到危险的小亭中的情景,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安。接下来的几句,则是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
“乌迎客子各头白”,诗人感慨自己年华老去,头发已白,这是对自己岁月流逝的感叹。“柳学故人俱眼青”,则是指柳树模仿旧友,也都显得生机勃勃,这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豪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曾是纵谭僵婢仆”回忆起过去让那些已经死去的奴婢听我讲故事的日子,而“又成豪饮卧罍瓶”则描绘了现在则成了豪饮者,躺在酒瓮旁边。这种对比,既展示了诗人的乐观精神,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态度——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保持豪迈和洒脱。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一位文人士大夫的豁达胸怀和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