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之所隐,临海赤城闲。天台峰峨峨,剡水声潺潺。
绝顶一室非尘寰,忘形终日同云闲。仙軿每戾止,人迹绝跻攀。
沆瀣挹朝味,冰雪留童颜。手持百首还元诗,诗成自谓人不知。
世人得之蹈,希夷自此游,朝市皆争识形仪。承祯以道遇明主,子训卖药归会稽。
张君今能尽继之。冥冥孤鸿东南飞,邈然不负烟霞期。

【注释】

山人:指道士。隐:隐居。天台:即“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县。赤城:山名,在天台东南。峰峨峨:形容山峰高耸。剡水:即剡溪,发源于浙江省绍兴市的嵊州市,流经诸暨、东阳、义乌,注入金华江。潺潺:水流声。一室:指天台山巅的茅屋。尘寰:尘世。仙軿(píng):指神仙所乘坐的车。戾止:到达。跻攀:攀登。沆瀣:甘美的露水。朝味:早晨的味道。百首:一百首诗。还元诗:返归本源的诗歌。希夷:道教用语,指玄妙的境界。蹈:践踏。希夷自游:指逍遥自在地遨游于仙境。形仪:容貌仪表。承祯:唐玄宗时道士。以道遇明主:指张无梦与唐玄宗相遇。子训:即陈子训,会稽郡太守。卖药:指陈子训曾以医术为生,后弃医从道。

【赏析】

此诗是作者赠给好友张无梦的一首七律。全诗前半写友人归去后的情景,后半写诗人对友人的劝勉和祝愿。

首联写友人归去后的景象:“山人之所隐,临海赤城闲。天台峰峨峨,剡水声潺潺。”这里描写了友人归去后的隐居之地——山中,以及他所居之地的自然风光。

颔联“绝顶一室非尘寰,忘形终日同云闲。仙軿每戾止,人迹绝跻攀。”描绘了友人居住的天台山上的高峻之处,以及他在那里的生活状态。

颈联“沆瀣挹朝味,冰雪留童颜。手持百首还元诗,诗成自谓人不知。”则描述了友人饮酒品茶、欣赏美景,吟诵诗歌的生活画面。

尾联“世人得之蹈,希夷自此游,朝市皆争识形仪。”则是诗人对友人归去后的人生态度的肯定和祝愿。

整首诗通过描绘友人归去后的场景,展现了友人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诗人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祝福,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敬意和友谊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