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慵堕畏多愁,怕见群才得意秋。
题柱敢期乘驷马,隐廛端欲舍蜗牛。
既成春服聊歌咏,拟赋闲情且罢休。
漫道无心关节物,杖藜时为好山留。

注释:

  1. 王有之见和复用韵二首:这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组诗中的第二首。
  2. 年来:指近来,最近几年。
  3. 慵堕:形容懒散,懈怠。
  4. 畏多愁:担心自己因为忧愁而变得憔悴。
  5. 群才:众多的贤才。
  6. 得意秋:秋天是文人墨客抒发感慨的季节,所以“得意”可以理解为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许多才华横溢的人开始崭露头角。
  7. 题柱:指在柱子上题字,这里指的是题写自己的诗句。
  8. 敢期:表示希望能够。
  9. 乘驷马:指骑着四匹骏马。
  10. 隐廛:隐居于市井之中,过着平民生活。
  11. 端欲:打算,想要。
  12. 春服:春天穿的衣服。
  13. 聊歌咏:姑且吟咏一下。
  14. 拟赋闲情:打算创作一些描写悠闲生活的诗文。
  15. 罢休:放弃,不再继续下去。
  16. 无心:没有心思,不想去管这些琐事。
  17. 关节物:比喻事物的关键部分。
  18. 杖藜时为好山留:有时拄着拐杖欣赏美丽的山水景色。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情的短诗。诗人以鹳雀楼为背景,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人以“年来慵堕畏多愁,怕见群才得意秋。”开篇,描绘了自己近年以来因厌倦世事而感到身心疲惫,对那些得意扬扬的人心生畏惧的情感。这里的“多愁”,既是字面上的忧愁,也暗含着诗人对世事的担忧、忧虑。

“题柱敢期乘驷马,隐廛端欲舍蜗牛。”两句进一步展开了诗人的思绪。他希望自己能像题写在柱子上的诗句一样,成为一位杰出的人才,得到众人的赞誉和尊敬。然而,他也明白,这样的理想很难实现,因此只能寄希望于“隐廛”,即隐居于市井之中,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

“既成春服聊歌咏,拟赋闲情且罢休。”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一方面想要吟咏诗歌,享受文学的乐趣;另一方面又觉得这种生活方式并不适合自己,因此选择放弃。这里的“春服”指的是春天的衣服,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漫道无心关节物,杖藜时为好山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人生和理想的深刻理解。他认为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不值得太过关注,只要能够欣赏到美好的自然景色,就已经足够了。同时,他也明白,虽然不能像古人那样追求功名利禄,但也要有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即使只是简单地享受生活,也是一种幸福。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自我反思,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憧憬。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人生和价值观的独特视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