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读书常闭户,卒岁优游娱艺圃。
风雷笔舌待时摅,锦绣肝肠终日吐。
鸣驺未验北山文,绛帐且为东道主。
忽作寻梅得得来,南枝未落北枝开。
攀条弄英不能去,只愁白日空西颓。
临池照影都无伴,偶挂幽昏不用媒。
主人生来几传癖,道耕德猎无遗力。
形模奇古每起予,议论纵横时夺席。
但喜书横孔圣编,那知梅怨桓伊笛。
正值清霜烂漫晴,宾从满目皆豪英。
未开东阁缘何事,要见诗鸣诉不平。
明日定拚花下醉,想公不负白鸥盟。
次韵章尧文梅花
先生读书常闭户,卒岁优游娱艺圃。
风雷笔舌待时摅,锦绣肝肠终日吐。
鸣驺未验北山文,绛帐且为东道主。
忽作寻梅得得来,南枝未落北枝开。
攀条弄英不能去,只愁白日空西颓。
临池照影都无伴,偶挂幽昏不用媒。
主人生来几传癖,道耕德猎无遗力。
形模奇古每起予,议论纵横时夺席。
但喜书横孔圣编,那知梅怨桓伊笛。
正值清霜烂漫晴,宾从满目皆豪英。
未开东阁缘何事,要见诗鸣诉不平。
明日定拚花下醉,想公不负白鸥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全诗以梅花自喻,通过写梅花不畏严寒、傲雪凌霜的精神,赞美了梅花那种不畏艰难险阻、不向恶势力低头、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表达了作者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崇尚。
首联“先生读书常闭户,卒岁优游娱艺圃”描绘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闭门读书,悠然自得,享受着艺术的乐趣。这里的“先生”指的是诗人自己,他喜欢读书,也喜欢养花,在书房里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颔联“风雷笔舌待时摅,锦绣肝肠终日吐”则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精神特质。梅花在风中摇曳,好像随时准备发出声音;而其美丽的花瓣如同锦绣般绚丽多彩。这里,诗人用“风雷”比喻梅花的坚韧和力量,用“锦绣”比喻梅花的美丽和华贵。同时,诗人还用“锦上添花”来形容梅花的美丽。
接下来的两句“鸣驺未验北山文,绛帐且为东道主”则是对梅花精神的具体体现。虽然有人骑着马来观赏梅花,但是并没有人真正理解它的美。而主人(指诗人)则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让所有人都看到了梅花的美。这里的“东道主”是指主人,也就是诗人自己。
中间两联“忽作寻梅得得来,南枝未落北枝开”则是对梅花精神的进一步描绘。诗人突然想到要去寻访梅花,结果发现梅花已经开了,而且开得正旺盛。这里的“寻梅”指的是诗人在寻找梅花,而“得得来”则形容梅花开得非常茂盛,仿佛是在不停地开放。
接下来的两联“攀条弄英不能去,只愁白日空西颓”则是对梅花精神的进一步展现。诗人想要攀爬梅花枝条,但是却被梅花的美丽所吸引,无法离开。在这里,诗人用“攀条”来形容自己与梅花的关系,用“弄英”来形容自己陶醉于梅花的美。
最后两联“临池照影都无伴,偶挂幽昏不用媒”则是对梅花精神的进一步诠释。诗人站在池塘边,看着自己的倒影,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只孤独的鸟儿。而梅花的香气则像是在黑暗中闪烁的星星,不需要媒人就能够吸引人们前来欣赏。这里的“幽昏”是指夜晚或阴暗的环境,而“不用媒”则表示不需要借助其他事物就可以吸引人。
尾联“主人生来几传癖,道耕德猎无遗力”则是对梅花精神的总结。诗人从小就有养花的习惯,而且一直坚持到现在。他认为养花是一种高尚的行为,既能够修身养性,也能够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他也认为养花也是一种实践道德的方式,可以通过种田等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里的“癖”是指爱好或者习惯,而“道耕德猎”则分别代表儒家的道德修养和道家的长生不老之术。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崇尚。他希望通过养花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也希望其他人能够看到梅花的美并受到启发。此外,诗歌中的一些词语和典故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意义,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