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发相看到白头,了知公鬓不胜忧。
可堪亲老须三釜,又著儒冠忍一羞。
平世功名须晚节,向来旬月取封侯。
北州豪杰知谁健,乞我黄淤十里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送赵六户曹丘南归》中的第四首。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第一句:“束发相看到白头,了知公鬓不胜忧。”
- 关键词: 束发、相看、白头、忧
- 注释: 这句诗描述了赵教授与作者从年轻时相识到现在白发苍苍的情景。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赵教授岁月变迁和白发苍苍的感慨。
-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老去,同时也表达了对赵教授深深的敬意和怀念。
第二句:“可堪亲老须三釜,又著儒冠忍一羞。”
- 关键词: 可堪、亲老、三釜、儒冠、羞
- 注释: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年迈父母需要承担重负(如三釜)的同情和对于自己不能为父母分忧的羞愧。这里的“三釜”可能是指家庭的经济重担。
- 赏析: 这句话展现了儒家孝道文化中的家庭责任和社会义务,同时反映了作者对自己未能在父母晚年尽孝的愧疚。
第三句:“平世功名须晚节,向来旬月取封侯。”
- 关键词: 平世、功名、晚节、旬月、封侯
- 注释: 这句诗表明在太平盛世,一个人的功名成就往往需要在晚年时期才能显现,而在此之前可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作者用“旬月取封侯”来形容自己的功名尚未达到高峰,但依然有志于未来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
- 赏析: 这反映了杜甫对个人功名的深刻理解,他认为真正的成功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努力。
第四句:“北州豪杰知谁健,乞我黄淤十里秋。”
- 关键词: 北州、豪杰、谁健、黄淤、秋
- 注释: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北州地区豪杰们的敬仰之情,希望他们能够在秋天的黄泥河上展现出强健的体魄和英雄气概。这里的“黄淤”可能是一个地名,而“秋”则暗示了季节的变换。
- 赏析: 这句话体现了杜甫对北方豪杰的钦佩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
第五句:“此生无复少年游,独向江边倚钓舟。”
- 关键词: 此生、少年游、江边、倚钓舟
- 注释: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无忧无虑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孤独状态的无奈。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四处游玩,而是独自倚靠在江边的钓舟上,感叹时光的流逝。
-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杜甫对青春逝去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态度的转变,从过去的积极进取转变为现在的内省和沉思。
这首诗通过对时间和人生的描写,表达了对赵教授的尊敬、对自己未能为父母尽孝的愧疚、对个人功名的追求、对北州豪杰的钦佩,以及对青春逝去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杜甫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