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多意气,老去一分无。
闭户了冬至,日长添数珠。
北风不贷节,鸿雁天南驱。
乌帽亦何幸,七日守屋庐。
石炉深炷火,撩乱一榻书。
只可自怡悦,不堪寄张扶。

【注释】

①冬至: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②意气:意志、气概。

③无:没有。

④了:同“锁”。

⑤数珠:佛教徒念经时计数用的珠子。

⑥北风不贷节:北风刮得紧,不给过节。

⑦鸿雁:大雁。

⑧乌帽:黑色帽子。

⑨幸:庆幸。

⑩七日:指初七这一天。古俗以初七日为“小朝”,即小生日(生日)。

⑪石炉(lú):用石头做成的火炉。

⑫撩乱:形容杂乱无章的样子。

⑬张扶:张华,字茂先,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

⑭怡悦:愉快。

⑮寄:寄托。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借对冬至的描绘,抒发自己对人生、世事的感受。

首联“少年多意气,老去一分无”写年轻时意气风发,而到老年则一事无成,感到十分沮丧。“意气”一词既指年轻人的豪迈精神,也暗含着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无”字则道出了作者由盛转衰的人生感受。

颔联“闭户了冬至,日长添数珠”写冬至时节,人们闭门不出,室内只有数珠相伴。这一联通过对比来表现冬至时节的生活情景与诗人此时的处境。诗人在冬至时节闭门不出,独自度过漫长的时间,而外面的世界却熙熙攘攘,人来人往。这种对比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郁闷,也更加凸显出他的孤独感,更突出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颈联“北风不贷节,鸿雁天南驱”写北风凛冽,大雪纷飞,而鸿雁却向南迁徙。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北风比作严厉的法官(不贷款节,意为不放过任何罪过),将北风比作无情的人(不贷节),而将鸿雁比作自由的人(天南驱),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尾联“乌帽亦何幸,七日守屋庐”写自己戴着乌帽,守在屋子里面,过着隐居的生活。这里的“乌帽”指的是黑色的帽子,象征着诗人的低调和谦逊。而“守屋庐”则表示诗人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理念,不随波逐流。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他对世事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通过对冬至时节的描绘,以及对人物、景物的细节刻画,生动地展示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从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到老年时的失落无助;从隐居生活的自由自在,到世事沧桑的无奈感慨;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从激昂到低沉再到平静的转变。这种情感的转变使得诗歌既有强烈的震撼力,又具有深沉的内涵,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