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卧不知晴,樯梢见斜日。
披衣起四望,天际山争出。
光辉渚蒲净,意气沙鸥逸。
避盗半九围,两脚不遗力。
川陵各异态,艰险常一律。
胡为作弧矢,前圣意莫诘。
岂知百代后,反使奸宄密。
腐儒徒叹嗟,救弊知无术。
人生如归云,空行杂徐疾。
薄暮俱到山,各不见踪迹。
念此百年内,可复受忧戚。
林木方翳然,放怀陶兹夕。
【注释】
幽卧:隐居不问世事。避盗:躲避盗贼的侵扰。百代后:指很久以后的事情。胡为:何故?弧矢:古代兵器弓与箭。
【译文】
我隐居在深山中,不知外面已天晴。从樯梢看斜阳,天色渐晚。我披衣而起四望,天空和山峦都清晰可见。阳光照耀着江上绿蒲,显得更加洁净,我的心情也随之舒畅。我在半山腰避难,虽然很累,但仍然不松懈警惕。山路险峻不同寻常,困难与危险总是相似。我为什么要制造这些弓箭呢?这是前代圣王的意愿,我不能回答为什么。难道知道百年以后的事吗?反使奸邪小人密谋诡计。我只是一个腐儒,只能叹息而无可奈何。拯救弊病无良方,只能空发愁叹。人生如飘浮的归云,随处都可以行旅,不必拘泥于固定的路线。傍晚一起到山中,各自找不到踪迹。回想一生,可又能免除忧虑和悲伤吗?林木郁郁葱葱,我放怀畅饮,尽情地享受这美好的夜晚。
【赏析】
此诗作于乾符四年(877),诗人因避战乱,隐居衡湘间一丘壑,有感而发。全诗借咏史抒怀,抒发了作者对现实政治黑暗、社会动乱的感慨,以及自己虽身处乱世却能安闲自适的思想感情。
“幽卧不知晴,樯梢见斜日。”开头两句是说诗人在山中隐居,不知道已是晴天。从樯梢看到斜阳,说明天气晴朗。这里写诗人在山居中的所见所闻。
第三句“披衣起四望”,点明时当傍晚,诗人起来四下眺望。第四句“天际山争出”,是说远望天空,群山争相冒出云雾。这里写诗人在山居中看到的景物,表现他心情开朗。
“光辉渚蒲净,意气沙鸥逸”二句是说夕阳映照在江上的蒲草和沙洲,水色澄澈透明,使人感到心旷神怡。“逸”字用得很好,把沙鸥的悠闲神态写出来了。
“避盗半九围,两脚不遗力。”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在这里避难,已经有一段时间,所以没有忘记防备。
“川陵各异态,艰险常一律。”意思是说,山川地形各不相同,但艰危险阻的情况是一样的。
“胡为作弧矢,前圣意莫诘。”意思是说,为什么要制造这样的武器呢?这是前代圣王的意图,不能随便问它。
“岂知百代后,反使奸宄密。”意思是说,哪里知道一百年以后会出现这种情况,反而使得奸邪小人阴谋得逞。
“腐儒徒叹嗟,救弊知无术。”意思是说,我是一个读书人,只会叹息感叹,没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弊病。
“人生如归云,空行杂徐疾。”意思是说,人生如同天上的归云,有时急驰向前,有时又慢悠悠地飘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隐居山中,面对世事动荡不安的感慨之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高远,风格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