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秋浦游,欲访秋浦迹。
及已到此邦,秋浦无处觅。
或云百里间,始见江祖石。
或云江祖石,止在齐山侧。
地形著山川,记载具文籍。
父兄世流传,论且不可覈。
况出形器表,理可俄而测。
所以圣人心,贵在于默识。
不然差毫厘,千里成舛忒。
想今锦鷤鸟,欲见已不得。
试听白猿吟,傥能喧夜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在游览秋浦时所作。全诗共四句,每句都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情感。
第一句“我为秋浦游,欲访秋浦迹。”表达了诗人对秋浦的向往之情。他想要去探索秋浦的踪迹,去寻找那个神秘的世界。
第二句“及已到此邦,秋浦无处觅。”则表达了诗人失望的情绪。他到了这个地方,却发现秋浦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无法找到。
第三、四两句“或云百里间,始见江祖石。或云江祖石,止在齐山侧。”则是对秋浦的描述。有人认为秋浦就在百里之间,有人却认为只有齐山附近才能看到江祖石。这两种说法都体现了诗人对秋浦的好奇和追求。
接下来的句子“地形著山川,记载具文籍。”进一步解释了秋浦的存在方式。秋浦的地形被记录在典籍之中,而其山川的美景也得以流传。
接下来的两句“父兄世流传,论且不可覈。”则是对父兄世代传承的描述。他们一代代地传下去,但人们却不能验证这些说法的正确与否。
最后两句“况出形器表,理可俄而测。”则是对秋浦存在的超越性进行了阐述。秋浦并非物质存在,而是存在于无形的境地中。它的道理是无法通过简单的逻辑推理来测量的。
最后两句“所以圣人心,贵在于默识。”则是对圣人的智慧的赞美。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就在于他们能够静静地理解事物的本质,而不是被表面的表象所迷惑。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浦的形象和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秋浦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和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