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天关隔,丹心空上书。
便随迁客返,还就野人居。
竹里烟喧雀,溪头沙泛鱼。
飞泉观物性,俯仰自舒徐。

归田

咫尺天关隔,丹心空上书。

便随迁客返,还就野人居。

竹里烟喧雀,溪头沙泛鱼。

飞泉观物性,俯仰自舒徐。

注释:

  1. 咫尺天关隔:形容距离非常近,如同天门一般。
  2. 丹心空上书:虽然有一颗赤诚的心,但无法通过上书表达。
  3. 便随迁客返:随着迁客一起返回。
  4. 还就野人居:回到乡下的住处。
  5. 竹里烟喧雀:在竹林中,鸟儿的声音此起彼伏。
  6. 溪头沙泛鱼:在溪头,沙上的鱼儿跳跃。
  7. 飞泉观物性:从飞泉中观察万物的本性。
  8. 俯仰自舒徐:自由自在地伸展和收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田园生活。他站在天边的关口,感叹着与世隔绝的孤独与无奈。然而,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即使不能通过言辞表达,也要亲自体验和感受生活的美好。

诗中,“咫尺天关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世隔绝的无奈和孤独感;而“丹心空上书”则展示了诗人虽怀有高远的理想和抱负,却只能将其埋藏在心底,无法实现的痛苦和无奈。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具深度。

接下来的诗句“便随迁客返,还就野人居”,描绘了诗人跟随迁客返回故乡的情景,以及回到乡下后的生活状态。这里的“野人居”可能指的是诗人在乡村的住所,也可能象征着一种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

诗的后半部分“竹里烟喧雀,溪头沙泛鱼”,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竹子中的鸟鸣声此起彼伏,溪流边沙上的鱼儿跳跃,这些都给诗人带来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体验。

最后两句“飞泉观物性,俯仰自舒徐”,则是诗人在飞瀑旁观物性的感悟。他在这里看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和变化无常,也看到了自己内心的自由与舒展。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揭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宽广与深邃。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纠结,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