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仙人无住著,补陀落伽渺云海。为大导师安乐国,歙然遍应河沙刹。
世界热恼或有闻,曾不旋踵垂覆护。众生心念非一种,皇皇不足尝有求。
如饥须食渴须水,顾亦何从满其愿。我观圣心等大虚,其视万物犹一物,细视一物如一身。
是身四大犹不有,万物何能作留碍。殊功妙用济十方,欲求功用不可得。
群生梦幻可两忘,尔固无馀我无欠。尝观瑞像见宝光,如净明珠时白赤。
琉璃琥珀杂苍玉,荧煌璀璨照眉宇。山顶或见初日升,匹素曳空烟缥缈。
凡人颠倒作思惟,须臾变灭无复初。非空非色非有馀,菩萨应身亦如是。
堂堂秘殿表东南,山君海王尽回向。观音智功不思议,佛子当作何等观。

诗句释义

1 白衣仙人无住著,补陀落伽渺云海。为大导师安乐国,歙然遍应河沙刹。

白衣仙人:佛教中的修行者,常以白衣示人,象征着清净和超脱。补陀落伽:一个地名,可能是一个修行的场所,代表着修行者的精神寄托之地。为大导师:观音菩萨被认为是最大的导师,她的智慧能引导众生走向解脱之路。

  1. 世界热恼或有闻,曾不旋踵垂覆护。众生心念非一种,皇皇不足尝有求。
    世界热恼:指世间纷扰、烦恼。曾不旋踵:形容时间极短。垂覆护:给予庇护和保护。众生心念:指众生的思想和愿望。皇皇不足尝有求:意指众生追求的欲望很少能得到满足。

  2. 如饥须食渴须水,顾亦何从满其愿。
    如饥需食、渴需水,比喻人们的基本需求。顾亦何从满其愿:意思是即使有了这些基本需求,也难以完全满足。

  3. 我观圣心等大虚,其视万物犹一物,细视一物如一身。
    我观圣心:观音菩萨的内心观照。其视万物犹一物,细视一物如一身:意味着观音菩萨看待万物如同自己的身体一样重要,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不放过。

  4. 是身四大犹不有,万物何能作留碍。
    是身四大:指的是观音菩萨的身体。四大:佛教中对物质世界的四种基本元素,这里用来比喻一切事物的基础。万物何能作留碍:意味着没有观音菩萨的存在,一切都无法存在。

  5. 殊功妙用济十方,欲求功用不可得。
    殊功妙用:观音菩萨的特殊功德和能力。济十方:普渡所有地方的人。欲求功用不可得:意味着观音菩萨的功德是无法被追求得到的。

  6. 群生梦幻可两忘,尔固无馀我无欠。
    群生梦幻:指一切众生都在梦中生活。两忘:忘却一切,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尔固无馀我无欠:意味着观音菩萨已经超越了所有的烦恼和欲望,没有剩余。

  7. 尝观瑞像见宝光,如净明珠时白赤。
    尝观瑞像:曾经观察过美好的佛像。见宝光:看到佛光。如净明珠时白赤:比喻佛光如同纯净的珍珠在白色和红色之间变化。

  8. 琉璃琥珀杂苍玉,荧煌璀璨照眉宇。
    琉璃:一种美丽的玻璃。琥珀:一种树脂化石。苍玉:指青色的玉石。荧煌璀璨:形容光彩夺目。照眉宇:指佛光照射在眉宇间,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

  9. 山顶或见初日升,匹素曳空烟缥缈。
    山顶或见初日升:形容山峰高耸,有时可以看见升起的第一缕阳光。匹素曳空烟缥缈:形容阳光如同一匹素色布条在空中飘动,烟雾缭绕,给人一种朦胧美。

  10. 凡人颠倒作思惟,须臾变灭无复初。非空非色非有馀,菩萨应身亦如是。
    凡人颠倒作思惟:指凡人容易陷入迷惑和错误的思维之中。须臾变灭无复初:形容时间短暂,事物的变化迅速而彻底,不再有任何痕迹。非空非色非有馀:指事物的本性不是空虚的,也不是具体的物质形态。菩萨应身亦如是:意味着菩萨的应身(即化身)也是如此,不受任何束缚和限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