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光一洗红尘眼,长松夹道摇青伞。
回头下瞰百川溶,亭皋小立淩刚风。
杰阁玲珑朱绿户,何年蓬莱移左股。
山僧见客不敛眉,梵呗琅琅应鱼鼓。
欲携三尺弹龟山,淳风一去不复还。
仞墙草长章逢少,几百年来风月闲。
嗟哉贤圣远复远,天高地下日易晚。
注释:
和林艾轩城山国清塘韵
山光一洗红尘眼,长松夹道摇青伞。
回头下瞰百川溶,亭皋小立淩刚风。
杰阁玲珑朱绿户,何年蓬莱移左股。
山僧见客不敛眉,梵呗琅琅应鱼鼓。
欲携三尺弹龟山,淳风一去不复还。
仞墙草长章逢少,几百年来风月闲。
嗟哉贤圣远复远,天高地下日易晚。
译文:
山光一洗红尘眼,长松夹道摇青伞。
回头下瞰百川溶,亭皋小立淩刚风。
杰阁玲珑朱绿户,何年蓬莱移左股。
山僧见客不敛眉,梵呗琅琅应鱼鼓。
欲携三尺弹龟山,淳风一去不复还。
仞墙草长章逢少,几百年来风月闲。
嗟哉贤圣远复远,天高地下日易晚。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以山水为画,以自然为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意。
第一句“山光一洗红尘眼”,诗人以“山光”为引,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和敬畏之情。他感叹山光能够洗净人眼中的红尘,使人心静神怡。第二句“长松夹道摇青伞”,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山中的长松犹如一把把青伞,为游人遮挡风雨。第三句“回头下瞰百川溶”,诗人以“回头”为引,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深深敬畏之情。他看到自己的脚下是奔腾不息的河流,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敬畏。第四句“亭皋小立淩刚风”,诗人以“亭皋”为引,表达了他在亭子上小立,迎风而立的感觉。第五句“杰阁玲珑朱绿户”,诗人用“杰阁”为引,描绘了一座精美的阁楼屹立在山间,四周绿树环绕,景色优美。第六句“何年蓬莱移左股”,诗人以“蓬莱”为引,表达了他对仙人居住之地的向往之情。第七句“山僧见客不敛眉”,诗人以“山僧”为引,描绘了山中的僧人见到客人时,面不改色的态度。第八句“梵呗琅琅应鱼鼓”,诗人以“梵呗”为引,表达了他听到僧人念经的声音,心情宁静祥和。第九句“欲携三尺弹龟山”,诗人以“欲携”为引,表达了他想要带着弹弓去弹射乌龟的愿望。第十句“淳风一去不复还”,诗人以“淳风”为引,表达了他对古代淳朴之风的怀念之情。第十一句“仞墙草长章逢少”,诗人以“仞墙”为引,描绘了围墙上的草长得茂盛,只有少量的花朵点缀其间。第十二句“几百年来风月闲”,诗人以“几百年”为引,表达了他对于过去岁月的感慨和怀念。第十三句“嗟哉贤圣远复远”,诗人以“嗟哉”为引,表达了他对贤人和圣人远离世事的感叹之情。第十四句“天高地下日易晚”,诗人以“天高”和“地低”为引,表达了他对天地之间变化莫测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