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聚散难为别,何况匆匆作胡越。
梅梢带雪下昭阳,明朝便隔关山月。
长城不战四夷平,臣妾一死鸿毛轻。
回凭汉使报天子,为妾奏此琵琶声。
长安城中百万户,家家竞学琵琶谱。
酸声苦调少人知,食雪天山忆苏武。
西风吹霜雁飞飞,汉宫月照秋砧衣。
嫖姚已死甲兵老,公主公主何时归。

下面是诗句的逐句翻译,注释以及赏析。

  • 诗句翻译
  1. 人生聚散难为别,何况匆匆作胡越。 人生的聚散离别真是难以把握,更何况是在这匆忙之中成为了异乡人。
  2. 梅梢带雪下昭阳,明朝便隔关山月。 在梅花盛开的早晨,雪花覆盖了昭阳的宫殿,而明日一过,便是隔着重重关山的月色。
  3. 长城不战四夷平,臣妾一死鸿毛轻。 如果没有战争,边关不再有战事,那么作为臣女的我,即使一死也是微不足道的。
  4. 回凭汉使报天子,为妾奏此琵琶声。 我请求汉武帝派遣使者,为我弹奏一曲琵琶,以此向陛下报告我的思念之情。
  5. 长安城中百万户,家家竞学琵琶谱。 长安城内有百万户人家,每家每户都在学习弹琵琶的技巧和曲谱。
  6. 酸声苦调少人知,食雪天山忆苏武。 我所弹奏的琵琶声多是悲凉酸楚的旋律,无人知晓这些旋律背后的故事。每当我在雪地中仰望天空的时候,都会想起遥远的苏武。
  7. 西风吹霜雁飞飞,汉宫月照秋砧衣。 西风吹来,霜降的雁群在空中飞翔,而汉宫中的明月依旧照耀着那些被秋风触动的秋砧上的衣物。
  8. 嫖姚已死甲兵老,公主公主何时归? 昔日英勇善战的将军已经去世,士兵们也日渐衰老,不知道何时才能见到公主归来。
  • 注释说明
  1. 引:与“行”同为乐曲名称,后用为诗体名称。左迁:贬谪。九江郡:即江州,今江西九江。湓浦:湓水,今名龙开河,经九江北入长江。铮铮然:指嗡嗡作响。倡女:歌舞伎。穆、曹二善才:当时著名的琵琶艺人。善才,唐代乐师的通称。
  2. 白居易元和十年(815年),因政治原因被贬到江州司马。次年秋天,白居易送别友人至湓浦口时,听到舟中有人在夜间弹奏琵琶,琵琶声声触动了他的心弦。他询问得知弹琴者原是一名长安倡女,曾随穆、曹二善才习艺,后来沦落为歌女,现在转嫁给商人。于是白居易命其快弹几曲,弹罢之后她感慨万分,诉说自己过去的欢乐时光,如今却在江湖之间颠沛流离。
  3. 白居易出仕两年,内心感到平静和满足。听闻倡女的琵琶声后,开始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了贬谪。因此,他在一首长篇叙事诗里表达了对这位女子深深的同情和怀念。
  4.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5. 长安城中百万户,家家竞学琵琶谱。酸声苦调少人知,食雪天山忆苏武。西风吹霜雁飞飞,汉宫月照秋砧衣。嫖姚已死甲兵老,公主公主何时归?
  6. 这首琵琶引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白居易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那位琵琶女深深的同情和怀念。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情况,如人们对于音乐的喜爱,对于生活的无奈等。
  7. 《琵琶引》的原文是白居易在元和十年因为政治原因被贬到江州司马后创作的。这首诗以一位长安倡女的视角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和内心的感受。白居易用这首诗来表达对这位女子的同情和怀念,同时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无奈。
  8. 《琵琶引》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它不仅描绘了琵琶女的生活和她的内心世界,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琵琶引》不仅是一首艺术性很高的作品,更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白居易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