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揭揭兮寒菼,濊濊兮轻罛。有鹈兮在梁,鸿何为兮离网。
白蘋深兮骋望,水之清兮濯缨。翁不语兮嗔偏醒,欸乃一声兮天水渌。
【注释】
《欸乃辞》:一种歌曲的名称,是楚地民间的一种歌调。“帝子”,指湘灵(湘江女神),即舜妃娥皇、女英。传说她们是上古帝王的二个女儿,死后化作湘水女神。“降”:到。“目眇眇兮愁予”:眼睛望着远方,感到忧愁。“袅袅”:形容秋风吹动的样子。“洞庭波兮木叶下”:洞庭湖的水波荡漾着树叶纷纷飘落下来。“揭揭”:草木茂盛的样子。“寒菼”,草初生的样子。“濊濊”:水流激溅的样子。“鹈”:一种鸟。“在梁”:筑巢于高高的树枝上。“鸿何为兮离网”:大雁为什么离开了它所系之网?“白蘋深兮骋望”,白色的苹花开得正茂盛啊,远远望去,令人神往。“翁不语兮嗔偏醒”:老人沉默不语,是因为生气而发怒。“欸乃”:《欸乃》是一种歌曲的名称。“天水渌”:天上水波碧蓝澄澈。
【赏析】
本曲选自《楚辞·九歌》。这是一首描写湘夫人的神话题材的作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诚使大王得张仪,请以十二城封张仪,使如约。’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城。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地,不闻六里地,请还,愿听大王所为。’楚怀王竟听仪,归其从约之故地。”这首词就是写这一故事。
词的首句“帝子降兮北渚”,说的是湘君驾舟南来,在河中遇阻,不得过,于是便在对岸的北边停泊下来。“帝子”指湘君;“降”是降落的意思,也可以说是降临,这里是指来到。“目眇眇兮愁予”。这里的“目眇眇”和《诗经》中的“目昭昭”、“目窕窕”都是眼睛明亮有神,这里则是指目光远眺,看到北方,看到楚国的山川。“眇眇”是形容视线深远,目光远眺时所看到的景象很遥远,很朦胧。“愁予”则是指因目远望而生的忧愁之情。这两句的意思是:帝子驾舟来到北渚,她的目光远望,看到北方,看到楚国的山川,因此心中充满了忧愁。
“袅袅兮秋风”,“袅袅”是形容秋风吹动的样子,这里指的是草木摇动的样子。“洞庭波兮木叶下”,意思是洞庭的波涛起伏着落叶纷纷飘落下来。这两句话写的是一个秋天的傍晚,湘君在北渚上眺望远方,看到秋风萧瑟,湖水波涌,落叶纷飞,不禁为之惆怅。
“揭揭兮寒菼”,“揭揭”是草木茂盛的样子,这里指的是长满苔藓的草。“寒菼”,草初生的样子。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草木茂盛生长的样子,水波激荡的样子。这两句写的是洞庭湖上的景色,秋风飒飒,寒气袭人,草木茂盛,湖水激涨。
“有鹈兮在梁”,“鹈”是一只鸟。“鹈”,是一种鸟;“在梁”:筑巢于高高的树枝上。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有只鹈鸟正在高高的树枝上筑巢。
“鸿何为兮离网”,“何为”是为什么的意思;“鸿”是大雁;“离网”:离开网罗,这里是指离群索居。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大雁为什么离开了它所系之网?大雁为什么要离群索居呢?
“白蘋深兮骋望”,意思是:白蘋花开得正茂盛啊,远远望去,令人神往。“水之清兮濯缨”,“濯缨”:用水洗帽子,这里是指洗涤心灵。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水非常清澈啊,用来洗涤一下我的心灵吧。这两句的意思是:白蘋花盛开,远远望去,令人神往;水非常清澈,用来洗涤一下我的心灵吧。
“翁不语兮嗔偏醒”,“翁”是老人的意思;“嗔”是生气的意思;“偏醒”:发怒的意思。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老人沉默不语,是因为生气而发怒。这两句的意思是:老人沉默不语,是因为生气而发怒。
“欸乃一声兮天水渌”,“欸乃”是歌唱的意思。《说文》云:“欸,呼也。”《广韵》:“欸乃,歌声也。”所以“欸乃”一词,既可作名词,也可作动词用。“欸乃之声”即歌声。这两句的意思是:歌声唱起,天和水都显得十分清新明朗。这两句说的是湘君在唱歌,歌声嘹亮,天和水都显得十分清新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