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潇湘白雪中,中有云气随飞龙。渔父天寒网罟冻,山木尽亚洪涛风。
渔翁暝踏孤舟立,沧浪水深青冥阔。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渌。

【注释】

后:指诗的结尾。欸乃:一种船歌。辞:结束。洞庭潇湘:泛指洞庭湖和湘江。洞庭湖和湘江是湖南的主要湖泊,也是湖南人常去游的地方。白雪中:形容雪下得很大。随飞龙:形容云气像飞龙一样缭绕。渔父:渔夫。天寒网罟冻,山木尽亚洪涛风:渔夫在寒冷的天气里捕鱼,网都被冻结了,山上的树木都变成了红色(被大雪压断或被冻死)。渔翁暝踏孤舟立,沧浪水深青冥阔:渔夫夜晚划着一只空无一人的小船站立在水边,水面上的月光映照出深深的青色。

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没有看见湘妃弹琴的时候,现在的竹子依然生长在江边。湘妃:传说中的湘夫人,据说她居住在湘江之滨。鼓瑟:弹奏琴瑟。这里指的是湘妃曾经在湘江边弹奏琴瑟的情景。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渔夫夜晚靠西面岩石休息,早晨到清澈的湘江中去打捞竹子烧火做饭。汲:打水。楚竹:指湘江边的竹子。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渌:烟雾消散后,太阳升起,但是没有人出现,只有那渔夫唱起了歌声:“欸乃”,声音清脆悠扬,像是从远处传来的。山水渌:指湘江水清澈如绿。

【译文】

洞庭湖和湘江上,雪花飘飘飞龙似的白云飘浮。渔夫冒着刺骨寒风,捕不到鱼只好冻得发抖。山木全变成红色的枯槁,好像要被洪涛卷走了一样。渔夫晚上靠西面岩石休息,清晨到清澈的湘江中去打捞竹子烧火做饭。烟雾消散后,太阳升起,但是没有人出现,只有那渔夫唱起了歌声:“欸乃”,声音清脆悠扬,像是从远处传来的。

渔夫夜晚靠西面岩石休息,清晨到清澈的湘江中去打捞竹子烧火做饭。湘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像绿色一样,可是没有人出来迎接我。渔翁夜里傍西山住宿,拂晓便到湘江中打捞竹子取火炊饭。湘江水色真澄澈呵,清澈得如同碧绿的明镜,可是没有一个人前来相迎。

【赏析】

《潇湘神》组曲共五首,这是其中第二首。前四句写冬日渔人冒寒捕鱼,而渔舍无人。“渔翁暮踏孤舟立,沧浪水深青冥阔。”写天色渐晚,渔翁独自踏步于一叶小舟之上,四周的沧茫湖水,波深浩渺,苍茫一片。此景虽寂寥,但渔人心境却并不寂寞,因为他能听到自己歌声的回声,那是他孤独生活的乐音,也是他对这寂静世界的独特感受。

接下来两句“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写渔翁感叹湘妃已逝,如今只剩下斑竹林还在江边矗立,依旧活着。这里用一个“活”字,形象地写出湘妃生前死后都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印记,使后人永远怀念这位美丽而又善良的女子。

最后三句“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写渔人夜晚傍西山住宿,拂晓便到湘江中打捞竹子取火炊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渌。”写烟消云散,太阳升起之后,人们都没有出现,只有那渔夫唱起了歌声:“欸乃”,声音清脆悠扬,像是从远处传来的。

这首诗以渔翁的口吻,写了渔人在湘江边的生活情景,表现了渔人的孤独和寂寞。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将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生动传神,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