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斤戕不死,半藓半枯槎。
寂寞幽岩下,一枝三四花。
枯梅
斧斤戕不死,半藓半枯槎。
寂寞幽岩下,一枝三四花。
注释:砍伐的斧子无法将梅花杀死,只有一半长着苔藓,一半枯萎如树枝;在寂静幽深的山岩下面,有一枝梅花,开满了三四朵花。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赞美。通过描述梅花被砍伐后依然顽强生存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同时,诗中的“寂寞幽岩下”也传达出一种孤独、冷艳的美,让人感受到梅花的独特韵味。
斧斤戕不死,半藓半枯槎。
寂寞幽岩下,一枝三四花。
枯梅
斧斤戕不死,半藓半枯槎。
寂寞幽岩下,一枝三四花。
注释:砍伐的斧子无法将梅花杀死,只有一半长着苔藓,一半枯萎如树枝;在寂静幽深的山岩下面,有一枝梅花,开满了三四朵花。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赞美。通过描述梅花被砍伐后依然顽强生存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同时,诗中的“寂寞幽岩下”也传达出一种孤独、冷艳的美,让人感受到梅花的独特韵味。
一枝三四花出自《枯梅》,一枝三四花的作者是:马知节。 一枝三四花是宋代诗人马知节的作品,风格是:诗。 一枝三四花的释义是:孤枝上开着三四朵梅花。 一枝三四花是宋代诗人马知节的作品,风格是:诗。 一枝三四花的拼音读音是:yī zhī sān sì huā。 一枝三四花是《枯梅》的第4句。 一枝三四花的上半句是: 寂寞幽岩下。 一枝三四花的全句是:寂寞幽岩下,一枝三四花。 寂寞幽岩下,一枝三四花
寂寞幽岩下出自《枯梅》,寂寞幽岩下的作者是:马知节。 寂寞幽岩下是宋代诗人马知节的作品,风格是:诗。 寂寞幽岩下的释义是:寂寞幽岩下:指在偏僻、隐蔽的岩石下,显得冷清、寂静。 寂寞幽岩下是宋代诗人马知节的作品,风格是:诗。 寂寞幽岩下的拼音读音是:jì mò yōu yán xià。 寂寞幽岩下是《枯梅》的第3句。 寂寞幽岩下的上半句是:半藓半枯槎。 寂寞幽岩下的下半句是:一枝三四花。
半藓半枯槎出自《枯梅》,半藓半枯槎的作者是:马知节。 半藓半枯槎是宋代诗人马知节的作品,风格是:诗。 半藓半枯槎的释义是:半藓半枯槎:形容梅树历经风雨,枝干半生苔藓,半已枯萎。 半藓半枯槎是宋代诗人马知节的作品,风格是:诗。 半藓半枯槎的拼音读音是:bàn xiǎn bàn kū chá。 半藓半枯槎是《枯梅》的第2句。 半藓半枯槎的上半句是:斧斤戕不死。 半藓半枯槎的下半句是: 寂寞幽岩下。
斧斤戕不死出自《枯梅》,斧斤戕不死的作者是:马知节。 斧斤戕不死是宋代诗人马知节的作品,风格是:诗。 斧斤戕不死的释义是:斧斤不能使之死去。 斧斤戕不死是宋代诗人马知节的作品,风格是:诗。 斧斤戕不死的拼音读音是:fǔ jīn qiāng bù sǐ。 斧斤戕不死是《枯梅》的第1句。 斧斤戕不死的下半句是:半藓半枯槎。 斧斤戕不死的全句是:斧斤戕不死,半藓半枯槎。 斧斤戕不死,半藓半枯槎
何处觅遗踪出自《送张无梦归天台山》,何处觅遗踪的作者是:马知节。 何处觅遗踪是宋代诗人马知节的作品,风格是:诗。 何处觅遗踪的释义是:何处觅遗踪:在哪里寻找他的遗迹或踪迹。 何处觅遗踪是宋代诗人马知节的作品,风格是:诗。 何处觅遗踪的拼音读音是:hé chù mì yí zōng。 何处觅遗踪是《送张无梦归天台山》的第8句。 何处觅遗踪的上半句是: 阴功从此满。 何处觅遗踪的全句是:阴功从此满
阴功从此满出自《送张无梦归天台山》,阴功从此满的作者是:马知节。 阴功从此满是宋代诗人马知节的作品,风格是:诗。 阴功从此满的释义是:阴功从此满:指积累的善行从此将得到圆满的回报。 阴功从此满是宋代诗人马知节的作品,风格是:诗。 阴功从此满的拼音读音是:yīn gōng cóng cǐ mǎn。 阴功从此满是《送张无梦归天台山》的第7句。 阴功从此满的上半句是:风生自古松。 阴功从此满的下半句是
风生自古松出自《送张无梦归天台山》,风生自古松的作者是:马知节。 风生自古松是宋代诗人马知节的作品,风格是:诗。 风生自古松的释义是:风生自古松:形容山高古松老,风自然而生,突显山势雄伟和松树坚韧。 风生自古松是宋代诗人马知节的作品,风格是:诗。 风生自古松的拼音读音是:fēng shēng zì gǔ sōng。 风生自古松是《送张无梦归天台山》的第6句。 风生自古松的上半句是: 月上当孤室。
月上当孤室出自《送张无梦归天台山》,月上当孤室的作者是:马知节。 月上当孤室是宋代诗人马知节的作品,风格是:诗。 月上当孤室的释义是:月光照耀着空寂的屋室。 月上当孤室是宋代诗人马知节的作品,风格是:诗。 月上当孤室的拼音读音是:yuè shàng dāng gū shì。 月上当孤室是《送张无梦归天台山》的第5句。 月上当孤室的上半句是:唯有一枝筇。 月上当孤室的下半句是:风生自古松。
唯有一枝筇出自《送张无梦归天台山》,唯有一枝筇的作者是:马知节。 唯有一枝筇是宋代诗人马知节的作品,风格是:诗。 唯有一枝筇的释义是:“唯有一枝筇”中的“筇”指的是一种竹杖,此处“唯有一枝筇”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只赠予一根竹杖作为纪念,意味着对友人的深情与不舍。 唯有一枝筇是宋代诗人马知节的作品,风格是:诗。 唯有一枝筇的拼音读音是:wéi yǒu yī zhī qióng。
只依三事布出自《送张无梦归天台山》,只依三事布的作者是:马知节。 只依三事布是宋代诗人马知节的作品,风格是:诗。 只依三事布的释义是:只依三事布:只遵循佛教的三件大事,即戒、定、慧。 只依三事布是宋代诗人马知节的作品,风格是:诗。 只依三事布的拼音读音是:zhǐ yī sān shì bù。 只依三事布是《送张无梦归天台山》的第3句。 只依三事布的上半句是:却思归旧峰。 只依三事布的下半句是
【注释】 1. 暂至朝真:暂时前往朝拜真主,即参拜天台山的神灵。 2. 却思:反而思念,此处指想念旧居。 3. 只依三事布:只遵从三条原则来治理。 4. 唯有一枝筇:只有一根筇竹杖。 5. 当孤室:当空的月亮映照在一间孤寂的房间里。 6. 风生自古松:从古代松树生长的地方吹来风。 7. 阴功从此满:阴德和功绩从此会充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张无梦对归乡之路的感慨与期盼之作
注释: 城头月色明亮如同白天,总是青霞笼罩着。酒醉茶醒时,饥饿时吃饭,困倦时睡觉,都不用皱起眉头。 坎离龙虎勤交媾,炼得丹将就。借问罗浮鹤侣,还似先生否? 赏析: 这首词是赠给梁弥仙的。“城头月”三句,写梁弥仙不拘俗见,超然物外的生活情趣。“城头月色明如昼”,用李太白诗意;“总是青霞有”,用曹孟德诗意。两句都是以“青霞”喻梁弥仙,说他像青天一样明朗、高洁。“酒醉茶醒,饥餐困睡,不把双眉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翱所作,全诗如下: 道旁有古寺,岿然耸梅林。 迩来衣褐徒,包祸岁月深。 埋伏狡兔穴,啸聚恶木阴。 安得智慧剑,力斩奸邪心。 吾师曹溪流,所在人依钦。 郡邑两交疏,来发云雷音。 初如碎瓦砾,乃见真球琳。 瞽者破其瞽,喑者破其喑。 有若鸾凤巢,无复鸱鸮禽。 嗟予困吏役,海岸宜投簪。 扁舟扣禅户,清风满衣襟。 高论松桂间,为师挥玉琴。 注释: - 道旁有古寺,岿然耸梅林。 -
次吴江驿 兰舟东下泊吴江,暂寄邮亭看渺茫。 鲁望旧踪追感叹,季鹰前事入思量。 当轩雨过峰峦秀,隔岸风来橘柚香。 散发未能归未遂,鲈鱼时节负秋光。 注释 1. 兰舟:指船。兰,通常指一种香草,这里可能借指兰花。 2. 东下:向东航行。 3. 泊吴江:在吴江停泊。 4. 鲁望:即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 5. 季鹰:即王羲之,字逸少,晋代书法家、画家,有“书圣”之称。 6.
【注释】 1. 题友人山居:题,书写。题目是《题友人山居》。 2. 汲(jí)、清泉:用辘轳等工具从井里汲水。 3. 篱落:竹篱、木栅之类。豆初肥:指豆苗刚长出时,豆子很小。 4. 溪童:在溪边放牧的小孩。趁日烘渔网:利用日光烘干鱼网。 5. 山妇:在山上织布的女子。迎寒织雨衣:趁着天气寒冷,织制冬衣。 6. 棋散:棋局结束,棋子分散。石台:石质的台子。仙客:仙人。仙客去,指仙人离去。 7.
送胡彦龙过金陵 金陵往事已成虚,江水清清只见鱼。 遗庙空存元帝像,故家多有二王书。 秋风出塞调生马,夜月吟淮跨蹇驴。 借问新亭诸老泪,而今烟景复何如。 注释: - 金陵往事已成虚:金陵(今南京)的往事已如梦幻一般,不再真实存在。 - 江水清清只见鱼:江水清澈见底,只有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动。 - 遗庙空存元帝像:遗留下来的庙宇中只有元帝的神像仍然矗立着。 - 故家多有二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