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邑无平土,邦人例得穷。
凄凉远嫁妇,憔悴独醒翁。
今古阑干外,悲欢酒盏中。
三巴不摇落,搔首对丹枫。

注释:

饮罢寺门独立有感:喝完酒后,独自一人站在寺庙门外,感慨万千。

一邑无平土,邦人例得穷:这个县城里没有平坦的土地,人们普遍生活贫困。

凄凉远嫁妇,憔悴独醒翁:那些远嫁他乡的妇女们,因为生活困苦而变得憔悴;而那些独自清醒的老人,也因为他们的生活困境而显得更加凄凉。

今古阑干外,悲欢酒盏中: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在阑干之外都有他们的悲欢离合,而在酒盏之中,则都是欢乐与悲伤。

三巴不摇落,搔首对丹枫:即使到了巴山楚水这样的边远地区,树木也不会因此而凋零;而我在这里,只能搔首对着丹枫,感叹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当时,他已年迈体衰,但仍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生活,写下了这首充满忧国忧民之情的诗篇。整首诗语言平实,感情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以及自己的无奈和伤感。

首句“一邑无平土”,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作者所处之地的贫瘠和荒凉,暗示了国家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痛苦生活。

颔联“凄凉远嫁妇,憔悴独醒翁”,则是通过对远嫁他乡的妇女和独自清醒的老人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生活的同情和关注。这些妇女和老人,他们的生活困苦,但他们依然坚强地面对生活,这种精神令人感动。

颈联“今古阑干外,悲欢酒盏中”,则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都离不开酒杯中的酒。这杯酒,既是生活的调剂品,也是情感的象征。

尾联“三巴不摇落,搔首对丹枫”,则是以自然景物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尽管三巴(四川一带)的风景美丽如丹枫(红枫),但它们却无法阻挡时间的流逝,也无法留住生命的短暂。

这首诗通过描绘社会现实和个人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展现了他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