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穷事业,老去转荒唐。
长日中分睡,残年有底忙。
书常懒终卷,诗亦少成章。
忽弃蓬窗去,花前又一觞。

诗句

1 儒生穷事业: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自己作为儒生(古代学者)的生涯感到失望和不满。这里的“穷事业”可能指的是在学术或政治上没有取得显著成就,或者生活困苦,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1. 老去转荒唐: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岁增长、思想行为变得不羁放纵的感受。这里的“转荒唐”意味着从年轻时的规矩和纪律转变为晚年的放纵和随意。

  2. 长日中分睡:描述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长时间的睡眠,可能是由于疲倦或者是对日常生活的厌倦。这里的“中分”可能是指一天的一半时间都在睡觉。

  3. 残年有底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在晚年仍然忙碌的感慨。尽管年纪已高,但生活中仍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

  4. 书常懒终卷:反映了诗人不喜欢阅读或学习,可能是因为他的兴趣不再那么强烈,或者觉得书籍内容无趣。

  5. 诗亦少成章:说明诗人写作时往往无法完成完整的作品,可能是因为创作灵感不足或缺乏耐心。

  6. 忽弃蓬窗去:表示诗人突然决定放弃日常的读书写字的生活,可能是为了追求另一种生活方式或逃避现实的困扰。

  7. 花前又一觞:在花前独自饮酒,享受宁静的时刻。这里的“一觞”可能指的是一杯简单的酒。

译文

自嘲:
儒生事业贫,老来变荒唐。
日夜半眠睡,年老何忙忙?
书懒终难读,诗少难成章。
忽弃窗前坐,花前又举觞。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自我反思和情感流露的作品。诗人通过自嘲的方式,揭示了自己在社会和生活压力下的心理变化和态度转变。他的诗中流露出对于自己过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接受。

首句“儒生事业贫”,直接点明了诗人作为儒生(学者)的身份,以及在这一身份下所遭遇的困难和挫折——事业上的贫困。这种自指的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老去转荒唐”一句,则是诗人在岁月流逝中逐渐失去理智和方向感的真实写照。这不仅是对于个人年龄增长的一种感叹,更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讽刺和批评。

中间几联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他的心态变化。从“长日中分睡”到“夜老何忙忙”,再到“书懒终难读”、“诗少难成章”,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也表达了他对现状的无力感和对知识的渴望。然而,现实的困境让他不得不放弃这些追求,转而投入到一种更为简单和纯粹的生活模式中去。

最后两句,“忽弃窗前坐,花前又举觞”,则是一种心境的转变和解脱。诗人在经历了长期的压抑和痛苦之后,找到了一种暂时的逃避方式——在花前饮酒,享受片刻的宁静。这种转变虽然短暂,但它却代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释然和希望。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一个文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复杂心理和生活态度。它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人们在面对社会压力和个人困境时的真实心态和选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