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抱何萧爽,凉风扫郁蒸。
寒蛩喧败草,饥鼠啮枯藤。
蝶入谁家梦,花残半夜灯。
无人论道德,长啸愧孙登。
夜坐
怀抱何萧爽,凉风扫郁蒸。
寒蛩喧败草,饥鼠啮枯藤。
蝶入谁家梦,花残半夜灯。
无人论道德,长啸愧孙登。
译文:
在深夜独自坐着,心中充满了萧索与凉爽,清凉的风吹过,带走了心中的烦闷与压抑。蟋蟀在枯草中鸣叫,声音凄凉而嘈杂;饥饿的老鼠啃食着干枯的藤蔓。蝴蝶飞舞进入了别人的梦境,而花儿在半夜里也凋零了。在这个寂静的环境中,没有其他人谈论道德,我不禁感到惭愧,因为我曾经自比为高士孙登。
注释:
- 怀抱何萧爽:怀抱中感到多么的萧瑟和清爽。
- 凉风扫郁蒸:清凉的风扫去了郁结的热气和蒸腾的气息。
- 寒蛩喧败草:寒冷的蟋蟀在衰败的草丛中鸣叫。
- 饥鼠啮枯藤:饥饿的老鼠啃食着枯萎的藤条。
- 蝶入谁家梦:蝴蝶飞入了哪家人的梦中。
- 花残半夜灯:花朵凋谢了,在半夜时分只剩下了微弱的灯光映照。
- 无人论道德:在这个寂静无声的环境中,没有人谈论道德的话题。
- 长啸愧孙登:我因惭愧而发出长长的啸声,自比为高士孙登。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诗人在深夜独坐时,感受到一种深深的萧索与清爽,这是对自然景物的直接感受,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诗中“凉风扫郁蒸”,以风驱散暑气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炎热夏日的一种逃避感。而“寒蛩喧败草”,则通过蟋蟀的叫声,增添了夜晚的幽静与凄凉。这种对比更加深了诗中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愁。
诗中的“蝶入谁家梦”一句,巧妙地运用了蝴蝶的形象,使得整首诗的氛围变得更加神秘而幽深。蝴蝶是自由的化身,它们的飞舞仿佛带着一丝神秘的色彩,让人联想到诗人自己的飘渺之感。而“花残半夜灯”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觉,花朵的凋零和灯火的摇曳共同构成了一幅孤寂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无力感。
诗人用“无人论道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追求。而“长啸愧孙登”则是诗人对自己过去的自我评价,表达了一种自省和自责的情感。这既反映了诗人对自身的反思,也体现了他对道德追求的执着。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一个孤独、凄清而又深沉的诗人形象。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