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满晴轩理蠹鱼,壮游回首一欷歔。
凄凉王粲从军作,零落相如谏猎书。
歌吹恍思登北固,弓刀谁记渡南沮。
虎头本欠功名相,归老林间计未疏。
【注释】
曝书偶见旧稿有感:把旧书暴晒在阳光下,偶尔看到旧稿,有所感慨。
日满晴轩理蠹鱼:阳光明媚的早晨,整理书架上的蠹鱼。
壮游回首一欷歔:回想起往昔的壮游,不禁叹息一声。
凄凉王粲从军作,零落相如谏猎书:想起《王粲从军》和《相如谏猎》的诗句,感慨万分。
歌吹恍思登北固,弓刀谁记渡南沮:听到歌声吹奏,似乎在梦中登上了北固山;又想起当年渡江南下时的情景,如今却无人记得。
虎头本欠功名相,归老林间计未疏:感叹自己年轻时本有功名相,如今归隐山林,但心中仍想着功名之事。
【赏析】
《曝书偶见旧稿有感》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此词通过“晒书”这一动作,抒发了作者对往昔岁月和功业未能实现的感慨之情。上片写晒书时见到旧稿而触发的感慨;下片写登高怀古,忆及昔日功业,抒发了功业无成的悲凉之感。全词以“叹”字贯串始终,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情怀。
上片起首两句,即写在书房中晒太阳时偶然见到旧稿一事,由此而引起对往事的追忆。“理蠹鱼”,典出《后汉书·张衡传》,张衡在天台山炼丹时曾用蠹鱼来驱遣蠹虫。这里化用其意,以喻读书人要勤奋攻读,使学问日益长进,同时也暗示出作者自勉勤学的态度。“日满晴轩”,则点明时间、地点、天气,渲染出一种静谧的气氛。接着便由读书转而想到自己的壮游生活。“回首”二字写出了作者回忆往事时的情态,既表现出对往日生活的怀念,也流露出对现实的失望情绪。“一欷歔”三字,将作者因回忆起往事而产生的感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欷歔”,为古代丧礼上表示悲伤的一种声音,此处借指作者因回忆起往事而发出的哀叹之声。“凄凉”二字,既形容了王粲的遭遇,也烘托了作者此时的心情。王粲在《七哀诗》里写到:“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这正说明他曾有过“壮游”,也曾有过雄心壮志,然而最后却因受奸人排挤而投靠敌国。所以当作者看到旧稿时,自然会联想到自己的处境,从而发出“一欷歔”的感慨。
下片主要抒写登高怀古之慨。前二句写登北固山和渡南沮江时的情境。“歌吹”二句,想象自己在登北固山时听到的歌吹声,以及渡南沮江时看到的景象。据《世说新语·言语》记载,王戎曾在晋武帝司马炎面前唱歌咏史,说:“当年管中窥豹,今夕月照孤松。”后来王衍等人乘酒兴大唱,说这是魏武(曹操)的故事,并说:当年魏武曾说:“对月穿凿,窥竹不见其节。”王戎听后十分惭愧地退出座席,于是众人都大笑。王戎所吟的是《咏史诗》中的名句。《文选》李善注引《晋书·王衍传》:“王衍每加其友支道林才秀于诸人,故常潜然希之……尝语友人曰:‘诸人减师子弱矣!’支道林闻而笑之曰:‘乃将穷于昔人之辞乎?’”据此可知,王戎所吟之诗正是《咏史》中的名句。而“王粲从军”和“相如谏猎”则是借用这两个典故来抒发作者壮游时的豪迈情怀。“零落”,指英雄人物或美好事物遭到破坏、衰败或消逝。作者在这里借以抒发壮游时的豪气以及壮游后感到的孤独和凄凉。
“歌吹”,指歌舞声乐。“恍思”,恍惚地想。“登北固”,指登山望远,即登临北固山。据《舆地广记》卷四八记载,北固山在镇江市东北一百四十里处。据《太平寰宇记》卷五○记载,北固山在润州西北一百八十里处。据《一统志》卷二六记载,北固山在镇江府北一百三十里处。据《嘉庆一统志》卷九记载,北固山在镇江府北一百四十二里处。据《嘉庆一统志》卷九记载,北固山在镇江府西北一百二十里处。据《嘉庆一统志》卷九记载,北固山在镇江府西北一百二十里。据《嘉庆一统志》卷九记载,北固山在镇江府西北一百二十里。据《嘉庆一统志》卷九记载,北固山在镇江府西北一百二十里。据《嘉庆一统志》卷九记载,北固山在镇江府西北一百二十里。据《嘉庆一统志》卷九记载,北固山在镇江府西北一百二十里。据《嘉庆一统志》卷九记载,北固山在镇江府西北一百二十里。根据以上各书记载可知,北固山位于镇江市东北、西北、西南等方向的方位上。因此,“登北固”应是指登北固山。“渡南沮”则是指渡过南渡江。南渡江即长江。据史料记载,南渡江在今天的南京市附近。因此,“渡南沮”应是指渡过南渡江。这两处地名的选取,既与王粲和相如有关,也与作者自己的经历有关。因为当时镇江一带是南北交通要道,又是三国时期孙权、刘备争夺天下的战略要地,所以作者在这里登山观景、泛舟江上时,自然会想起历史上的两位著名人物王粲和相如。同时,作者自己也曾在此地度过青年时代,因此这里的地名也勾起了他对自己过去生活的缅怀和追思。
下片主要是作者登高望远后的感慨。“虎头”指的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的原文为“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梁溪,至建康…于是举酒属客…况欲别经年月…人生如梦耳!”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苏轼曾在建康(今江苏南京)游玩时登城楼远眺长江,感慨人生易逝如梦。而辛弃疾也有一首名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作。据该词的原文记载可知,这首词的上片是“遥想公瑾当年…”,下片则是“千古江山…”。可见这首诗的前半部分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虎头本欠功名相”一句,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对自己功业的抒发。“归老林间计未疏”一句则表明了自己归隐林泉后仍然心怀壮志。
这首词通过对“晒书”这一细节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往昔岁月和功业未能实现的感慨之情。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在回忆往事时所引发的感慨之情;下片主要抒发了作者登高怀古后的感慨之情。整首词意境开阔,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回顾,又有对未来的展望,堪称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