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帽提携二十霜,别裁要作退居装。
山人手段虽难及,老子头围未易量。
花插露沾那暇惜,尘侵鼠啮却须防。
裹时懒复呼儿问,一匣菱花每在傍。
【注释】
新裁:新做的。道帽:道士的帽子。
退居装:指退休后用的服饰。
山人:隐士,这里指诗人自己。
老子头围未易量:我的脑袋大小不易测量。老子,指孔子。
花插露沾那暇惜,尘侵鼠啮却须防:花儿沾上露水要爱惜,被尘土侵蚀也要提防。
裹时:指缝制衣服的时候。裹,缝制。
呼儿问:让儿子问问(缝制衣物的方法)。
菱花:菱花镜,一种古代妇女梳妆用具,此处指梳妆盒。
每在傍:常常在旁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给儿子缝制新衣时,写给儿子的信。诗中表现了他对儿子的爱,对老朽的自嘲以及对儿子的期许。
首联:“故帽提携二十霜,别裁要作退居装。”旧帽已经二十年风霜了,今天再做一顶别裁的新帽,作为退居时用的。“霜”字既形容帽的年岁,也比喻人的风华正茂。
颔联:“山人手段虽难及,老子头围未易量。”我的手艺比不上你父亲的高明,我的脑袋大小也难以估量。这两句是说自己的手艺不高明,又暗喻自己年纪大了,无法和当年相比。“难及”二字表明自己技艺的不足,但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孩子的自豪感,因为孩子能继承父亲的手艺,并且有出类拔萃的能力。
颈联:“花插露沾那暇惜,尘侵鼠啮却须防。”花朵上挂着露珠,我不忍心摘去;而衣服被鼠咬破了,我却必须防备。这两句表达了对儿子的关怀之情,一方面怕花朵受到损害(花儿上挂露珠),另一方面担心衣服被鼠咬破(鼠啃衣衫)。“那”字在这里表示强调。“尘埃”二字说明衣服已经破旧不堪,需要修补。这里的修饰词“尘埃”,“花”、“露”等都带有感情色彩,突出了衣服的破旧和作者的心疼之情。
尾联:“裹时懒复呼儿问,一匣菱花每在傍。”缝制衣裳的时候懒得再去召唤儿子询问。梳妆盒里总是放着菱花镜,陪伴着我度过了许多时光。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儿子的思念之情,同时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菱花镜”是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子,用来照见自己的容貌。这里的“每在傍”指的是梳妆盒里总是放着菱花镜,陪伴着他度过许多时光。这两句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儿子的思念之情,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