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工刀尺制黄絁,天遣家居乐圣时。
著上朱门应不称,裁成乌帽恰相宜。
客撑小艇招垂钓,僧扫虚窗约对棋。
宝带貂冠虽看好,定知不入野人诗。
【注释】
《新制道衣示衣工》:作者以自己为题,作诗一首,向工匠说明制作这身衣服的目的和要求。 黄絁:黄色的丝织品。 朱门:大红的大门。应不称:不合适。 乌帽:黑色礼帽。 垂钓:即“钓鱼”。 虚窗:空无一人的窗子。约对棋:邀请对方下棋。宝带貂冠:用貂尾制成的腰带,象征高官显贵。定知不入野人诗:我一定不会被那些野人写在诗里。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新制道衣的七言诗。诗人以自己为题,作诗一首,向工匠说明制作这身衣服的目的和要求,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首联点明题目,表明是给衣工看的,也暗示了所做衣服的质地。“黄絁”,黄色细绢;“良工”,指能手裁缝;“刀尺”,指裁缝用的剪子和尺子;“天遣家居”,上天让我在家安居。这里既表明了自己做衣服的原因,又是自谦之语。
颔联说自己穿这套衣服很合适。“著上朱门”句,写衣服颜色与大门的颜色相衬;“裁成乌帽”句,写衣服大小适合戴乌纱帽(黑色的帽子)。两句中都运用比喻,使形象更为贴切生动。
颈联写自己闲适的生活情趣。“客撑小艇”句,写客人撑着小艇来请他到水边去钓鱼;“僧扫虚窗”句,写僧人扫地准备接待客人,邀请他一起打棋局。两句都是以物拟人,生动地表现了主人闲适、恬静的性格特点。
尾联写自己虽穿着这样的衣服,却不会进入俗人的诗歌之中。“宝带貂冠”,是富贵的象征,这里用来反衬自己的清贫。“定知不入”,表示自信,意思是:即使别人把我写成诗句,我也不会进诗中的。
这首诗语言平易通俗,明白易懂,但含义深厚。通过对比手法,将“朱门”、“虚窗”和“野人”相对照,突出了自己“清贫”的形象,同时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德和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