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米还求涧底薪,始知天地有穷人。
年开八秩宁赊死,官及三儿不救贫。
药尽无如医偃蹇,囊空那办酒逡巡。
柳条萱草添愁思,不似寻常见早春。
岁暮贫甚戏作
得米还求涧底薪,始知天地有穷人。
年开八秩宁赊死,官及三儿不救贫。
药尽无如医偃蹇,囊空那办酒逡巡。
柳条萱草添愁思,不似寻常见早春。
翻译:
岁月已近尾声,我的生活却依然贫困,这才知道世间确实有像我们这样的人。
虽然年纪已高,但我宁愿选择死亡也不向官府借贷,因为我的三个儿子无法帮助我摆脱困境。
药吃完了,就像治疗我的疾病一样毫无办法;囊中羞涩,连一顿简单的酒席也做不出。
春天来了,柳树和萱草都显得格外愁苦,但与那些能够早早感受到春天温暖的人相比,我却无法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注释:
- 岁暮:指一年的结束,这里指冬天。
- 贫甚:极其贫穷。
- 涧底薪:从山涧里拾来的柴火,比喻微薄的收获。
- 天地有穷人:意思是整个世界上有像我这样贫穷的人。
- 赊死:向官府借款以延续生命,这里指不惜代价地活下去。
- 三儿:这里指作者的三个儿子。
- 偃蹇:形容病弱的样子,这里是借代生病的人。
- 逡巡:徘徊不前的样子,这里指没钱购买酒菜。
- 柳条萱草:这里用来象征春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诗人在岁末之际感叹自己的贫困生活,通过对比自己和其他富人的不同处境,表达了对于社会的深刻感慨。
诗中“得米还求涧底薪”反映了诗人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去山涧捡柴火,这种艰苦的生活状态让人感到凄凉。“年开八秩宁赊死,官及三儿不救贫”更是直接指出了自己的无奈和困境,即使是高龄,也要为生存挣扎,而自己的子女无力救助他。
最后两句“药尽无如医偃蹇,囊空那办酒逡巡”,诗人用“药尽无如医偃蹇”来比喻自己因病弱而难以自拔,而“囊空那办酒逡巡”则表达了自己在经济上的窘迫,连最基本的酒席都无法举办。
这首诗通过对自身困境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面对生活挑战时的无奈和辛酸。同时,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其他富人的不同遭遇,表达了对不公平现象的批评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