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蒙古伯牙吾台氏,居台州,初名达普化,文宗赐以今名,字兼善。
英宗至治元年进士。
授集贤修撰。
顺帝至正元年,累除绍兴路总管,革吏弊,令民自实田以均赋役。
召入史馆,与修辽、宋、金三史。
升礼部尚书。
十一年,为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驻温州。
与孛罗帖木儿协力镇压方国珍。
而孛罗被俘。
方国珍降后复起。
次年,迁台州路达鲁花赤,攻方国珍,败死。
谥忠介。
工篆隶,尝考正《复古编》讹字,于经史多有据。
生卒年:1304-1352
元蒙古伯牙吾台氏,居台州,初名达普化,文宗赐以今名,字兼善。
英宗至治元年进士。
授集贤修撰。
顺帝至正元年,累除绍兴路总管,革吏弊,令民自实田以均赋役。
召入史馆,与修辽、宋、金三史。
升礼部尚书。
十一年,为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驻温州。
与孛罗帖木儿协力镇压方国珍。
而孛罗被俘。
方国珍降后复起。
次年,迁台州路达鲁花赤,攻方国珍,败死。
谥忠介。
工篆隶,尝考正《复古编》讹字,于经史多有据。
生卒年:1304-1352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乐府诗,属于《相和歌辞·瑟调曲》。以下是诗句的翻译和赏析: ``` 卫将军玉印歌 武皇雄略吞八荒,将军分道出朔方。甘泉论功谁第一?将军金印照白日。 尚方宝玉将作匠,别刻姓名示殊赏。蟠螭交纽古篆文,太常钟鼎旌奇勋。 君不见祁连山下战骨深,中原父老泪满襟。卫后废殂太子死,茂陵落日秋风起。 天荒地老故物存,摩挲断文吊英魂。 ``` 注释: 1. 武皇雄略吞八荒 -
【注释】 ①冰魂:形容梅花清丽高洁。②瑶阶:指天上的仙界。③翠袖、云鬟:都是美女的代称。④青鸟: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的信使。⑤红绶带:仙女们用来系裙的彩带。⑥合欢鞋:仙女们的鞋,用草织成,有双心相合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写仙女对凡间梅花的喜爱和赞美。 开头两句:“冰魂无梦到瑶阶,翠袖云鬟并玉钗。”意思是说,像那冰清玉洁的梅花仙子一样,它没有在梦中来到人间去观赏瑶台仙境
【诗句释义】 衡门,指横木为门的简陋门户,这里指隐者居所。 余乐:余暇的快乐。 日:太阳。 冠我帻:戴上我的头巾。 冠、理、亦复等:都是“穿戴”的意思,冠是把帽子戴在前额上,理是穿,复是再。 裳:下衣。 无车马喧:没有车马喧嚣的声音。 草木日夜长:花草树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朝食园中葵:早晨吃园中的葵菜。 撷:摘取。 涧底芳:山涧里的野花。 颔䫲(hàn bì):古代一种束在颈上的头饰。颔
【注释】 堤柳:护城河的堤岸上,生长着垂柳。拂烟:微风轻拂,使得杨柳的枝叶轻轻摇曳,仿佛被烟雾所笼罩。疏翠叶:稀疏而茂盛的绿叶。池莲:池塘里长出的莲花。过雨落红衣:经过雨水的洗礼,莲花像穿着红色的衣裳一样美丽。娟娟:形容竹子的柔美。窗前竹:指在窗前生长的竹子。清阴:清幽的树荫,也用来比喻清凉宜人的环境。夕晖:夕阳的余晖。 【译文】 护城河旁杨柳依依,轻风微拂下,柳枝随风轻轻摇摆,好像被烟雾所笼罩
桐花烟为吴国良赋 - 吴郎骨相非食肉,朝食桐花洞庭曲。 - “吴郎”是诗中的人物名字,这里指的是他独特的气质和外貌,就像不是肉食动物一样。 - 洞庭三月桐始花,千枝万朵摇江绿。 - “洞庭”指的是洞庭湖,这是洞庭湖的景色描述,桐树开始开花,整个湖面都被绿色覆盖。 译文: 桐花烟为吴国良赋,吴郎骨相非食肉,朝食桐花洞庭曲。洞庭三月桐始花,千枝万朵摇江绿。 赏析:
绝句二首 金吾列侍拥旌旄,五色云深雉尾高。 视草词臣方退食,内宫传敕赐樱桃。 注释 - 金吾:古代官名,负责京城的治安和秩序,此处指朝廷的守卫人员。 - 列侍:侍卫站立排列等待。 - 拥旌旄:高举旗帜,象征着尊贵的地位。 - 五色云:五彩缤纷的云彩,形容天空色彩斑斓,美丽壮观。 - 雉尾高:用雉鸡尾羽制成的旗子高高飘扬。 - 视草词臣:负责起草诏令的文臣。 - 内宫:皇宫内部
注释:在梁王的府邸里,可以看到参差的竹子,山简在池边随意地种植着。记得那九霄中的秋月,它清辉洒满庭院,照亮了苍苔小径。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欣赏柯敬仲的竹画时的感受。诗人首先通过“梁王宅里参差见,山简池边烂熳栽”两句描绘了竹林的景色。这里的“梁王宅里”指的是梁武帝的府邸,而“山简池边”则是山简的池塘旁边。诗人通过对这些地点的描写,展现了竹林与古代权贵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
陪幸西湖 北都冠盖地,西郭水云乡。 珠树三花放,鸾旗五色翔。 鸡翘辉凤渚,豹尾殿龙骧。 驾拥千官仗,帆开百尺樯。 属车陪后乘,清道肃前行。 河汉元通海,湖山远胜杭。 经纶属姚宋,制作从班扬。 瑞绕金根动,声摇玉佩锵。 春阴飞土雨,晓露挹天浆。 御柳枝枝绿,仙葩处处香。 葵倾惟日向,荷偃借风张。 宝马鸣沙路,华舟迥石塘。 金吾分禁籞,武卫四屯箱。 小大濡深泽,仁明发正阳。 皇皇星斗润,落落股肱良
诗句释义 1 金络丝缰白鼻騧:描述了一匹装饰精美的白色马匹,马具以金色丝线为饰,非常引人注目。 2. 锦衣乌帽小宫花:描绘了骑马人的装束,身着锦绣华贵的服装,头戴黑色的帽子,帽子上镶嵌着小巧精致的花朵。 3. 临邛市上人争看:指的是在临邛这个城市中,人们争相观看这位新上任的新进士。 4. 不是当年卖酒家:表达了一种对比与怀旧的情绪,诗人通过这句话暗示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情之作,通过对芙蓉宫额、秋千、花雨、树头蜂、新月、春梦等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在秋天与萧存道元帅共度美好时光的情感。下面逐句进行解析和赏析: 芙蓉宫额半涂黄 —— 描述了芙蓉宫的门额部分被涂抹成了黄色,显得格外醒目。 - 注释:芙蓉宫,可能指的是皇宫或某个特定的宫殿,这里的门额被涂上黄色可能是为了装饰或象征皇家的尊贵。 双送秋千出画墙 ——
元代诗人吴氏女,即郑允端,字正淑,是元代著名的女诗人。她出生于儒学世家,其家族在吴中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享有较高的声望。 吴氏女主张“铲除旧习,脱弃凡近”,有感而发,用诗来警醒世人。她在文学批评和创作实践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作品以小令居多,散见于不同的曲选中。她的生平事迹虽然不多见,但可以肯定的是,她的生活背景与文化氛围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灵感。
吴志淳是元代诗人。 字主一,号雁山老人,生于元末明初的动荡年代。他出生并成长在今安徽无为县,这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区。吴志淳的家族在当地颇有声望,他的父辈曾因功受封,因此吴志淳得以通过父亲的荫庇入仕为官
元蒙古伯牙吾台氏,居台州,初名达普化,文宗赐以今名,字兼善。 英宗至治元年进士。 授集贤修撰。 顺帝至正元年,累除绍兴路总管,革吏弊,令民自实田以均赋役。 召入史馆,与修辽、宋、金三史。 升礼部尚书。 十一年,为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驻温州。 与孛罗帖木儿协力镇压方国珍。 而孛罗被俘。 方国珍降后复起。 次年,迁台州路达鲁花赤,攻方国珍,败死。 谥忠介。 工篆隶,尝考正《复古编》讹字,于经史多有据
胡炳文是元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以下是对胡炳文的介绍: 1. 基本生平 - 家族背景:胡炳文,字仲虎,号云峰,元代徽州婺源考川人,出生于一个重视学问的家庭。他的祖父胡师夔曾求学于朱熹门下,精通五经,特别是《易经》,并撰写了《易传史纂》等著作。这一家学渊源为胡炳文后来的学术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教育事业:胡炳文不仅在学问上有所建树,还致力于教育事业。他创建了明经书院,旨在传播朱子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