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窗灯火老徒勤,自悯何时可策勋。
未丧斯文天寿我,岂无馀子我思君。
约通残谱言犹在,细读新诗笔欲焚。
早晚皇恩许归去,相呼同卧石帆云。
【注释】:
①老徒:我。徒,古汉语中用作“我”。
②自悯:自我怜悯。何时可策勋:何时能得到皇帝的奖赏。
③未丧斯文天寿我:指没有失去儒家的道统。斯文,这里指儒家之道。天,这里指天命。
④岂无馀子我思君: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后代子孙思念我吗?馀子,后嗣子孙。
⑤约通残谱言犹在:《春秋左传集解序》说:“孔子既没,《春秋》旧史,残缺不具。”陆游在这里说自己虽然已经去世,但仍能通过阅读残存的史籍和编撰史传来了解当时的史事。
⑥细读新诗笔欲焚:指自己反复吟诵陆游的诗篇,以致笔都快要烧断了。
⑦皇恩:皇帝的恩泽。许归去:允许返回故乡。石帆云:指陆游家乡浙江山阴(今绍兴)一带的山水景色,也常用以比喻故乡风光、故人之情。
【赏析】:
此诗是陆游为友人陆伯政而作。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首联“夜窗灯火老徒勤,自悯何时可策勋”,写诗人夜读灯下,感叹自己的勤奋努力却无法得到朝廷的赏识。这里的“自悯”是指诗人对自己的境遇感到不满和遗憾,而“何时可策勋”则是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望和无奈。
颔联“未丧斯文天寿我,岂无馀子我思君”,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儒家道统的坚守和对后世后辈子孙的关注。这里的“未丧斯文”是指诗人认为儒家道统尚未失传;“天寿我”则是指天命之年尚长,希望继续为国效力;“岂无馀子”则是表达自己对于其他后辈子孙的关心,希望他们能够继承自己的遗志。
颈联“约通残谱言犹在,细读新诗笔欲焚”,则是诗人对于历史文献的珍视和热爱。这里的“残谱”是指已经残破不全的历史典籍;“言犹在”则是指这些典籍仍然保留着历史的真相和文化的传承;“细读新诗”则是表达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和执着。而“笔欲焚”则是指作者对历史文献的痴迷程度,甚至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尾联“早晚皇恩许归去,相呼同卧石帆云”,则是诗人对于回到故乡的渴望和期待。这里的“皇恩”是指皇帝的恩泽;“许归去”则是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够回到故乡的愿望;“相呼同卧石帆云”则是指与故乡的亲人一同欣赏故乡的山水风光。
这首诗通过对陆伯政的怀念、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以及对儒家道统的坚守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文献的珍视、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以及对于故乡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