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者江淮未彻兵,丹阳邂逅识耆英。
叩门偶缀诸公后,倒屣曾蒙一笑迎。
敢意痴顽成后死,相从仿佛若平生。
小诗话别初何有,一段清愁伴橹声。
【解析】
本诗是送别之作,首句“未彻兵”点明时间,“丹阳邂逅识耆英”交代地点,“叩门偶缀诸公后,倒屣曾蒙一笑迎”写与任夷仲的交往。颔联用典,以诸葛亮自况,表达对友人的殷切希望。颈联写友情深厚,尾联写离愁别绪。
【答案】
译文:
往昔江淮尚未平定战乱之时,我们在丹阳相遇时已相识多年。我敲门时偶然地在诸公身后,他们倒履而迎笑相迎。
竟然没想到自己愚顽迟钝到死,我们相聚仿如平生旧友。小诗中的话别初无多少,只是一段清愁伴着船桨声。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全诗前四句为第一层,写与任夷仲的交往和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后四句为第二层,写诗人离别友人时的心情。首联点出时间,交代了两人相逢的时间和地点。“未彻兵”,意即没有平定战乱,说明两人的相逢并非偶然。“邂逅识耆英”,意即在偶然之中相识于有识之士之间,表明两人的交情非同一般。“丹阳邂逅识耆英”,既写出与任夷仲初次见面的情境,又点明这次相见是在镇江丹阳,从而为下文的告别作了铺垫。次联“叩门偶缀诸公后”,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诗人敲门时偶然地在诸公身后,诸公倒履而迎笑相迎,这两句既写出了两人的情深意重,又暗示出了这次分别的不易。颔联用典,以诸葛亮自况。“叩门偶缀”,意谓偶然地在众宾之后,“倒屣曾蒙一笑迎”,意谓诸公倒履而迎,表现出对诗人热情欢迎的态度。
第三联“敢意痴顽成后死,相从仿佛若平生”,承前启后,转折自然。诗人说,没想到自己愚顽迟钝到死,我们相聚仿如平生旧友。这里运用了反衬手法,将自我否定与对方肯定相对比,更突出了与友人相处之久、之深,以及此次离别之难。
末联“小诗话别初何有,一段清愁伴橹声”,紧承上文,进一步抒写惜别之情。“小诗话别初无”,意思是没有什么可说的话,只说了一句“话别”。但“话别”却是诗人此时最想说的话,可见其对友人的依恋之情之深。而“一段清愁伴橹声”,则写出了诗人此刻的心情。因为舟行江上,听到橹声,诗人不禁联想到自己的归期不定,想到与友人分别后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切,表现了作者与友人深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