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萧散葛天民,敕放还山一幅巾。
老去饥羸惟恃粥,病来举动每须人。
道穷举世知心少,学进吾儿著语亲。
更有一端差自慰,短檠不作白头新。
【注释】
①野兴:指闲逸之兴。四首:四首诗。江湖:江湖,这里泛指隐居的山林。萧散:悠闲、自在。葛天民:葛天民,即葛洪,字稚川,晋代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著名道家学者。敕放还山:朝廷特许他回乡归隐。一幅巾:用布帛做成的一种头巾,古代隐士常用的头巾。②老去饥羸惟恃粥:年纪大了以后,饥饿消瘦只有靠粥来维持生命了。羸,瘦弱。③病来举动每须人:生病后行动需要别人照顾。④道学:道家学说与学问。⑤自慰:安慰自己。⑥短檠:指灯台。⑦着语亲:对家人说的言语。⑧差自慰:勉强可以自我安慰。
【译文】
我喜爱闲逸而潇洒的生活,被朝廷特许回故乡隐居。
年老体衰,只能依靠稀粥度日,生病时行动需要别人的搀扶。
世间知识已经不多,只有我和几个朋友能够相互理解;我的儿辈虽然还小,但也能说出一些深奥的道理。
还有一点安慰自己的事情,就是灯台不燃时还能点上一支白烛。
【赏析】
《野兴》是葛洪在东晋太元年间隐居罗浮山时所作的一组组诗,共四首。“江湖”二句为第一首,表现葛洪在官场失意后归隐山林的心情。
前两句写葛洪辞官归隐,回到家乡。葛洪是东晋初年的一位道士和炼丹家,他因不满当时朝政腐败,不愿为新政权效劳而辞职回家。“江湖”,泛指隐居的山林。这两句意思是说:我在仕途上失去了志向,只好辞官归隐。朝廷让我回故乡隐居,我就回到家乡了。“敕放还山一幅巾”,说明这是朝廷特许他归隐的,所以有“一幅巾”这样的头巾。
三、四两句写葛洪归隐后,生活清苦,只能靠吃粥度日,生病时还要人搀扶才能行走。这两句写出了他生活清苦,但并不抱怨,而是以淡泊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艰辛,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五、六两句写葛洪的学识和修养,表明他对人生的认识和态度。“道学”,指道家学说与学问。这两句的意思是:世上的人越来越少,能与我相知的朋友也很少。我的儿辈虽然还小,但也能懂得一些道理,他们是我的精神寄托和安慰。这两句表达了葛洪对世俗世界的失望和无奈,同时也显示了他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最后两句写葛洪对自己的安慰。“道穷”二句,意为世间的知识已不多,我只能和几个朋友互相理解;我的儿辈虽然还小,但也能说出一些深奥的道理。这两句表达了葛洪对自己的处境的理解和接受,同时也体现了他的乐观精神和自信心态。结尾两句“更有”二字一转,笔势陡振:“道学”二字,承上启下;末句“短檠不作白头新”,又照应开头。“短檠”是灯芯短的小油盏,用来照明用的。古人常把油灯比喻作白头翁(白发老人),这里用来形容葛洪虽然年老头发已白,但仍然坚持自学,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短檠不作白头新”,意思是说灯油虽短不能燃起长明的蜡烛,但只要灯芯不断就能继续点亮灯光。这两句话既表达了葛洪的乐观精神和坚韧精神,又显示了他的自信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