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华巉巉敷水长,白驴依旧系斜阳。
山深乳洞药炉冷,花发云房醅瓮香。
邻叟一樽迎谷口,蛮童三髻拜溪傍。
中原俯仰成今古,物外自闲人自忙。

【注释】

太华:即华山。巉巉(chán chán):高峻的样子。敷水:即黄河,流经华山。系:《太平广记》作“系”,解为“拴”。斜阳:指落日。乳洞:指深山中的洞穴。云房:指云雾缭绕的山间房屋。醅瓮:酿好的酒坛。邻叟:邻居的老人。一樽(zūn):满樽。谷口:山谷出口处,这里指山间的小溪。蛮童:少数民族儿童。三髻(jì):三个头发编成的一种发式。中原:这里泛指中原地区。今古:指现在和过去。物外:世外,指出世之外或隐居之处。自闲:自在,自由自在。人自忙:人间忙碌。

【赏析】

这是一首写游山遇雨的诗。全诗以写景为主,但诗人所写之景,并非一般的自然景观,而是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历史内涵和深远意蕴的山水景物。

第一句“太华巉巉敷水长”,点题“梦”字。华山,在陕西渭南市东北,因山势险峻,峰峦叠嶂,主峰有如一朵巨莲,故名华山。华山自古就以秀美著称于世,历代不少文人墨客慕名而至,留连忘返。此句是诗人梦中所见的华山景色,突出了华山的雄伟奇险。“太华巉巉敷水长”,敷水,即黄河。诗人梦中所见的华山,正是黄河从西向东奔流至此。敷水长,意味着华山与黄河相依为命,互为一体;华山虽高耸入云,但终不能脱离黄河而独立存在。这一句是说,华山虽然高大险峻,但它毕竟还是依附于黄河而生,它的命运和命运都与黄河紧密相连。“白驴依旧系斜阳”是说,华山的美景,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眼前。诗人梦中所见到的,正是他心中所向往的。“系斜阳”,说明时间是在傍晚时分,夕阳西下,落日映照在华山的绝壁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白驴”是指华山上的一条山路。诗人梦中看到,那山路依旧,而且那条山路上还有一只白色的大驴子。“依旧”二字,既写出了华山山路的古老久远,又表现了诗人对这条山路的熟悉与亲切。“系斜阳”则表明诗人此刻的心情非常愉快,他正沿着山路一路欢歌笑语地走着。

第二句“山深乳洞药炉冷”,是说,山路越走越深,终于来到了一个深山之中。在那里,有一个名叫乳洞的山洞,洞口常年不冻,而且洞内还有一座炼丹用的香炉,炉内的药材已经燃尽,只剩下一些灰烬,发出阵阵幽香。“山深”二词,不仅写出了乳洞所处的位置偏僻,而且暗示着乳洞中蕴藏着许多神秘的东西。“乳洞”是一个地名,位于华山脚下。传说古代有一位仙人住在这个山洞里,他的炼丹术非常高超,能够炼制出一种神奇的丹药。这种丹药吃了之后,可以使人长生不老,延年益寿。所以,人们把这个山洞叫做“乳洞”。而这座山洞之所以能炼出仙丹来,是因为山洞中有一种珍贵的草药。这种草药生长得很慢,而且一年只开一次花,结一次果,但是果子却十分珍贵。古人把这种果子叫做“乳”,因此,这个山洞就叫“乳洞”。至于炼丹炉里的香灰发出的香气,则是因为炼丹炉里的药已烧尽,只剩下一些草木灰。

第三句“花发云房醅瓮香”,是说,乳洞中的草药已经燃尽,只剩下一些草木灰。这些草木灰被风吹散到周围的山上,使那里的云房也散发出一股清香。“云房”是一种用云彩做成的房子,据说这种房子非常神奇,能够抵御风寒暑湿,使人居住其中感到温暖舒适。“醅瓮”是盛放酿酒用的陶坛子。“醅(pēi)”是发酵后的酒糟。这句诗的意思是,由于草木灰的飘散,乳洞中的草药已经全部燃尽,只剩下一些草木灰;这些草木灰又被风吹到周围的山上,使得那里也充满了草木的香气;而那些经过风吹日晒的草木残骸,又成为酿制美酒的好材料,于是又酿造出了更多的美酒。

第四句“邻叟一樽迎谷口”,是说,在山涧的尽头,有一口清泉,泉水甘甜醇厚,清凉可口。于是,一位老人提着满杯酒来到这里,准备品尝这甘甜的泉水。“谷口”指山涧的出口。这位老人就是华山脚下的一个村民,他的名字叫王明道。他是一位远近闻名的酿酒师,尤其擅长酿制一种名为“谷醪”的美酒。“一樽”是说老人提着满杯酒来到这里。诗人在这里描写了老人的形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手提满杯酒壶,来到山涧边的小溪旁,准备品尝这甘甜的泉水。这位老人是诗人梦中遇到的人物形象,也是诗人梦中的向导,他带领诗人一路走来,直到来到山涧边的小溪旁。

第五句“蛮童三髻拜溪傍”,是说,当老人来到小溪边的时候,有三个穿着异族服装的孩子正在溪岸上玩耍。他们头上扎着三个发辫,显得非常可爱;他们一边跑动着嬉戏玩闹,一边向老人敬礼致敬。“蛮童”指的是居住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们,他们的服饰与众不同,头戴三根发辫,以示区别。这三个异族孩子就是梦中遇见的三个少数民族儿童。他们是当地的牧童和渔童。他们在小溪边玩耍时,突然发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来到身边。他们感到非常惊讶,于是就向老人行了一个礼。“三髻”是说他们头上的三个发辫,表示他们是少数民族的孩子。“拜溪傍”,意思是说他们向老人行礼致敬。

第六句“中原俯仰成今古,物外自闲人自忙”,是说,从今天回望过去,中原地区历经沧桑变化,经历了无数的朝代更迭,从古至今已经发生了无数的变化;而在世外之间,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着,没有世俗的纷扰和纠缠,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的欢乐。“中原”,指的是当时的中原地区。“俯仰”,是说从今天回望过去,也就是从过去回望现在;“成今古”是指过去的一切都已经变成了现在。“物外”,是指世外之间,即出世的地方或隐居之所。“自闲”,指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人自忙”,指人间忙碌不已的人世间。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是全诗的总结性句子。诗人在梦中所见到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动人,而自己又身处于繁忙忙碌的尘世之中,无法尽情领略这美好的风景;然而当他醒来后,再回头去细细回味梦中所见的一切,就会觉得这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妙动人。因此,诗人感慨万分地说:“从今以后我就要过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这首《梦游嵩山》,表达了作者渴望摆脱世俗纷争、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