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恰值暮春初,昼漏微长小雨馀。
苔蚀秦碑亡旧刻,龙归禹穴护遗书。
燕巢已垒泥犹湿,花片虽残叶尚疏。
到处不妨俱可乐,诗人为底爱吾庐。
我来恰值暮春初,昼漏微长小雨馀。
苔蚀秦碑亡旧刻,龙归禹穴护遗书。
燕巢已垒泥犹湿,花片虽残叶尚疏。
到处不妨俱可乐,诗人为底爱吾庐。
这首诗是作者在春天的某个时候来到陶山,看到那里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感到非常愉悦,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首联“我来恰值暮春初,昼漏微长小雨馀”。这两句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诗人来到陶山,正值春季,白天的时间也刚刚过去,天空中还飘着小雨。这里的“春”字,既指季节,又暗含了诗人的心情。他来到这里,正是为了寻找那份宁静和美好。而“昼漏微长”则表明此时的天色已经不早了,诗人在这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下午。
颔联“苔蚀秦碑亡旧刻,龙归禹穴护遗书。”这两句诗则是对陶山的自然景观进行了描绘。诗人看到的是一些古老的石头被苔藓侵蚀,上面不再有文字的痕迹,而龙则回到了它曾经居住的禹穴中,守护着那些珍贵的书籍。这里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将龙比作保护文物的卫士,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
颈联“燕巢已垒泥犹湿,花片虽残叶尚疏。”这两句诗则是对陶山的植被进行了描绘。诗人看到了燕子已经在新筑的巢中安家落户,虽然巢里的泥土仍然潮湿,但叶子已经长出了新的芽。这里的“花片虽残叶尚疏”,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和植物的生长。
尾联“到处不妨俱可乐,诗人为底爱吾庐。”这两句诗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他认为这里的美景无处不在,让人感到快乐和满足。而他自己选择这个地方居住,也是因为他爱这里的山水、风土人情。这里的“吾庐”指的是他的小屋,诗人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和心灵的栖息地。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陶山的美丽景色和独特的魅力。诗人用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