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雨初收体为轻,远山尽出眼偏明。
诗凭写兴忘工拙,酒取浇愁任浊清。
绿树有阴休倦步,澄溪无滓濯尘缨。
老人本少凋年感,不奈江城暮角声。
初晴
暑雨初收体为轻,远山尽出眼偏明。
诗凭写兴忘工拙,酒取浇愁任浊清。
绿树有阴休倦步,澄溪无滓濯尘缨。
老人本少凋年感,不奈江城暮角声。
注释与赏析:
诗句释义:
- 暑雨初收体为轻,远山尽出眼偏明。
- “暑雨”指的是炎热夏天的雨水,通常伴随着高温和湿润。
- “初收”表示暑雨刚刚结束。
- “体为轻”形容身体感觉轻松舒适。
- “远山尽出”意味着在雨后,远处的山峰变得清晰可见。
- “眼偏明”则形容视线因雨后的清爽而变得特别明亮。
- 诗凭写兴忘工拙,酒取浇愁任浊清。
- “凭写兴”指通过写作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 “忘工拙”说明写作时不再担心技巧或形式上的不足。
- “酒取浇愁”利用饮酒来缓解忧愁。
- “任浊清”表明不管酒是浑浊还是清澈,都能用来消解心中的烦恼。
- 绿树有阴休倦步,澄溪无滓濯尘缨。
- “绿树有阴”意味着在绿色植物下找到阴凉之处休息。
- “休倦步”表示休息一下疲惫的脚步。
- “澄溪无滓”描述清澈的溪水没有杂质。
- “濯尘缨”用溪水洗掉衣服上的尘埃。
- 老人本少凋年感,不奈江城暮角声。
- “老人”可能是指诗人本人,也可能是对老年生活的一种隐喻。
- “本少凋年感”表达了尽管自己年纪渐长,但内心并不感到太多的衰老或悲哀。
- “不奈江城暮角声”则表达了对夜晚江城传来的号角声的无奈接受,可能是对战争、离别或其他沉重话题的象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宁静景色,以及诗人在这样美好时刻的心境变化。从一开始的“暑雨初收体为轻”,到“远山尽出眼偏明”,再到“诗凭写兴忘工拙”,诗人似乎找到了一种心灵的释放和自由表达的感觉。这种感受可能来源于自然界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清新和宁静。
“酒取浇愁任浊清”展示了诗人如何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忧愁,这里的“浊清”可能指的是酒的口感或是心情的起伏,反映出诗人对生活中苦乐交织的认识。
诗的最后一句“老人本少凋年感,不奈江城暮角声”透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战争等沉重话题的无奈。这可能是在暗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忧虑和个人境遇的无奈,反映了一个文人的深层心理和社会责任感。